解惑疾病

心血管患者如何平安過節?

文/羊城晚報記者張華通訊員李朝

廣州前段時間氣溫降低, 天氣寒冷, 不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發生了變化, 血管痙攣、血液黏稠, 而致血壓升高。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心血管專科收治了不少心梗、心衰的病人。 快過節了, 原本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何保護自己呢?該院心血管專科主任醫師黃琳根據臨床經驗, 發掘出過冬要注意的關鍵點, 幫助您減少心血管意外發生。

防寒保暖

具體做法: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

廣州早晚溫差較大,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該注意保暖。 黃琳認為,

早上出門要戴帽子、圍巾、手套, 保護頭、頸、手不受涼, 在室外要及時添加衣服。

養成勤搓手的習慣。 中醫認為, 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經常摩擦這些穴位區域, 可以調節臟腑功能, 如心經的勞宮穴, 每天多搓搓, 對強健心臟有幫助。

冬天白天時間較短, 人們與陽光親密接觸的機會相對較少, 這樣對健康不利。 因此, 建議每天應該接觸20-30分鐘陽光, 在上午10點以後曬曬太陽, 戶外活動, 對身體大有好處。 中醫認為“背為陽、心肺主之”, 因此曬後背能起到補陽氣, 疏通背部經絡的作用, 對心肺有好處。

雙腳也一定要保暖, 因雙腳遠離心臟, 血液迴圈易受到影響, 所以要保持鞋襪溫暖乾淨。 不可以長時間久坐, 每坐兩三小時要起來活動。

睡前用熱水泡泡腳, 腳暖則一身皆暖。

均衡飲食

具體做法:不吃油膩、多食堅果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天三餐的飲食要均衡, 不食肥膩高膽固醇的飲食如動物內臟, 少食高鹽辛辣燥熱的食品如醃製品、辣椒、鹵製品等;不飲有刺激性的飲品如咖啡、濃茶、可樂等, 這些食品易加速血管硬化和有引起心律失常的潛在危險。

她建議, 多吃含高纖維素的食物, 可以幫助消化、清理腸胃, 可以降低膽固醇, 保護血管, 有助於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比如麥麩穀物、豆類、蔬菜等。

值得一提的是, 心血管病人每天吃一定數量的堅果可以禦寒, 如核桃、葵花子、開心果等, 有抗氧化, 降低血壓, 保護心血管, 預防冠心病和中風的作用。

平和運動

具體做法:常做八段錦、太極拳

心血管患者的運動要講究適度,

避免劇烈的運動, 可常做八段錦、太極拳、快步走等運動以養生, 但最好每天在上午日出氣溫上升後再鍛煉, 每次20—30分鐘。 餐後不要立即做激烈的運動, 容易引起血壓升高。

呵護陽氣

具體做法:小心呵護、精心調養

黃琳認為, 人體只有陽氣充足, 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呵護陽氣的辦法除了起居有節外, 順應四時節氣以外, 針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可以通過以下食療來補腎滋腎——

首烏當歸雞湯:雞肉250克、當歸10克、首烏10克, 小火燉1小時, 加適當調料, 喝湯吃肉。 可以補氣血, 益肝腎。 適合心氣不足的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的患者。

補腎健肝湯:枸杞子30克、百合50克、瘦肉50克, 燉開後文火煮約50分鐘即可,

適用于肝腎陰虛的高血壓、心律失常患者, 有頭暈、眼花、煩熱盜汗、失眠等症。

補腎壯陽湯:肉蓯蓉10克、瘦肉或排骨100克, 煮60—90分鐘, 加調味料適量可喝湯吃肉。 有補腎助陽、益精通便的作用, 用於心血管病人屬於腎陽不足的畏寒肢冷, 小便頻數、夜間多尿等症。

補腎益氣湯:鴿肉100克、茯苓、枸杞子10克, 燉60分鐘, 加少許調味料, 喝湯吃肉。 有補腎、益氣、滲濕的作用, 適用於疲勞、腰酸、水腫的慢性心衰患者。

(《心血管患者, 如何平安過節?》由金羊網為您提供, 轉載請注明來源, 未經書面授權許可, 不得轉載或鏡像。 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 8713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