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怎樣保持七情適度

第一, 少怒。

怒是七情中最強烈的一種情緒。 喜怒哀樂, 人之常情, 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裡, 誰不曾遇到過生氣彆扭、令人氣憤發怒的事呢?然而, 發怒, 無論從人體養生還是社會倫理上講, 都是百弊而無一利的。 歷史上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人人皆知, 周瑜在惱恨暴怒之下, 口吐鮮血而亡, 多麼可悲呀, 因怒丟了性命, 悲哉悲哉。 而清朝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則在堂上高懸著“制怒”警言, 林先生是明智的, 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其實, 制怒說到底, 就是一個方法——“自製”。 當要發怒時, 首先想想這種情緒對於自己的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要自己有意識地去制怒;然後, 有意躲開一觸即發的“觸媒”——發怒的現場、爭吵的物件, 到其他的地方幹點別的事情。 另外, 也可以深呼吸, 或是大吼幾聲等。 方法雖很多, 但環境不同, 不一定全都適用, 但是認識發怒的危害, 避開“觸媒”和自我暗示激勵則是最重要的制怒方法。

第二, 少欲。

“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一個人無欲無求, 就不會有七情的攪擾。 當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認為“人到無求品自高”。 這說明, 恬淡寡欲是一種崇高的養生境界。 有了淡泊的心志, 就不會在各種欲望中隨波逐流, 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 失而大悲。 也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 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心態, 保持一顆平常心,

頤養天年。 人不可能沒有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和追求, 但這種追求要從實際出發, 切勿脫離主客觀條件, 甚至想入非非, 最終因失望而痛苦, 憂思成疾而影響健康。 因此, 會養生的人都會減少個人私欲, 淡化名利。

第三, 心存感恩, 與人為善。

心存感恩的人, 總是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別人, 能與人為善, 能與別人友好相處, 心中會長存愉悅之感。 人在工作、人際交往中, 吃虧、被誤解的事總是不可避免的。 面對這些生活中的小挫折、小插曲, 心存感恩的人都能寬容別人, 與別人友好相處。 並且心存感恩之人, 與人為善, 也樂於對人敞開心扉, 心理上也會常有輕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