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開車人士注意了 十顆荔枝等于酒駕

【導讀】: 在飲用三扎啤酒5小時后, 酒精測試儀顯示劉女士體內酒精含量仍為43mg/100ml。 吃完10粒荔枝后, 郭先生被測出體內酒精含量為44mg/100ml。 實驗地點:西城交警...

實驗地點:西城交警支隊 實驗時間:6月18日

當前正是吃荔枝的好季節, 然而, 一條“邊吃荔枝邊開車, 司機被查出酒駕”的消息在網上風傳, 吃荔枝真的會導致酒駕嗎?近日, 記者跟隨西城交警支隊測試得知, 實驗者食用10粒荔枝后馬上測試, 體內酒精含量已遠超最低酒駕標準。

果殼網科普專家瘦駝表示, 荔枝導致酒駕, 是因為荔枝含糖量大, 發酵后容易產生酒精。 不過, 吃完荔枝后馬上漱口, 可能就“吹”不出酒精了。

此外, 世界杯激戰正酣, 啤酒配比賽這對最佳搭檔也助長了“醉駕”增加。 公安部交管局統計, 世界杯開賽前三天, 全國共查處酒后駕駛違法行為5200余起, 查處醉酒駕駛570余起。

記者實驗發現, 實驗者看球喝啤酒,

5小時后還能測出體內酒精含量達到酒駕標準。

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 世界杯期間, 交管部門除了常態化的查酒駕, 堅持全天候嚴查嚴管, 突出0點到6點, 以及周末、節假日酒后駕車的違法高發時段管控。 西城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坦言, 世界杯期間是酒駕高發段, 這幾天的夜查發現了凌晨酒后駕車的違法行為, 此外, 在每天上午的抽查中, 聲稱頭一天晚上看球喝了“隔夜酒”的司機也有上升趨勢。

交管部門提示, 聚會看球時, 球友們不要互相勸酒, 特別是不要勸司機飲酒。 如果醉駕, 會面臨拘役1個月到半年的處罰。 一旦發生事故, 會承擔更大的責任。 球迷喝酒看完激烈的比賽后精神上已經比較疲勞, 這時應主動放棄駕駛,

及時休息補充體力。

【荔枝“酒駕”】

體內酒精含量衰減快

實驗目的:測試食用荔枝、葡萄、櫻桃之后, 人體內的酒精含量。

實驗參與人:郭先生, 男, 31歲, 身高1.78米, 體重80公斤。

實驗步驟:郭先生首先用新式呼吸式酒精檢測儀檢測體內酒精含量, 測試結果為0mg/100ml。

吃了一粒荔枝以后,

郭先生再次使用吹氣測試排查模式, 測試結果為4mg/100ml。 3分鐘以后, 郭先生喝了口礦泉水, 再次測試, 結果為0mg/100ml。

郭先生連續吃了10粒荔枝, 吹氣測試排查模式, 其體內酒精含量仍然為44mg/100ml(酒駕的標準為20mg/100ml—80mg/100ml)。

15分鐘后, 郭先生每5分鐘測試一次, 酒精含量呈逐漸衰減趨勢, 三次數值分別為32mg/100ml、6mg/100ml、4mg/100ml。

實驗結果:短時間內大量吃荔枝會測出體內有酒精含量, 且瞬間數值較高。 而食用葡萄、櫻桃后, 人體酒精含量增長情況則不甚明顯。

解讀:交警表示, 實際檢測中, 會排查酒精含量, 如果數值顯示有酒駕的可能, 肯定會要求司機呼吸式復查, 如果數據顯示涉嫌醉駕還要進行血液檢測, 以抽血檢驗為準。

根據交通法規規定, 體內酒精含量在20mg/100ml-80mg/100ml之間就屬于酒后駕駛。

【“隔夜酒”酒駕】

5小時后再測仍為酒駕

實驗目的:參照“隔夜酒”的時間段, 分別測試兩名實驗參與人員飲用啤酒和白酒五六個小時后, 體內的酒精含量情況。

實驗參與人:劉女士, 女, 28歲, 身高1.64米, 體重52公斤。 (啤酒測試)

尹先生, 男, 31歲, 身高1.70米, 體重85公斤。 (白酒測試)

實驗步驟:在兩名實驗參與人員分別飲用三扎啤酒和半斤白酒后, 測出兩人體內酒精含量分別為88.1mg/100ml和183mg/100ml, 5小時后, 劉女士體內酒精含量仍有43mg/100ml;6小時后, 尹先生體內酒精含量降至28mg/100ml。

解讀:對于隔夜啤酒比白酒更容易“吹”出, 果殼網科普專家瘦駝表示, 稀釋度越低、濃度越高, 揮發會相對厲害一些。 因此, 一杯啤酒和等濃度的一盅白酒相比, 揮發速度會相對更慢。

西城交警支隊安檢大隊李建軍警官介紹, 人體對酒精代謝時間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根據每個人喝酒的多少、喝酒時間的長度, 體內酒精代謝能力都會不同。 一般來說, 酒精在體內的降解半衰期要大于6小時。 因此, 即便酒后隔夜開車, 依然有可能檢測超標。

他提醒, 看球喝酒要始終把握一條“喝酒不開車”。 不要對酒后駕車的行為抱有僥幸心理。

此外,該實驗測試的是兩名實驗人員在白天飲酒5小時后體內酒精含量,有關人士介紹,如果是夜間飲酒,睡眠后人體對酒精的代謝會更快一些。

■ 釋疑

吃荔枝為什么能“吹”出酒精?

甜水果發酵易產生酒精

果殼網科普專家瘦駝推測,荔枝本身很甜,屬于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外殼易裂縫導致發酵。“酒精就是發酵的產物之一。”正因如此,市民也可能會聞到爛水果有酒的味道。

瘦駝認為,其他水果比如櫻桃、葡萄、哈密瓜等,由于外皮致密,酵母菌“不太容易進去”,因而不像荔枝一樣吃了會“吹”出酒精。但正常吃荔枝攝取的酒精含量不會到血液超標的程度。

瘦駝指出,剛吃完荔枝之后馬上進行呼吸檢測,有可能出現“酒駕”,但這一數據衰減的速度會非常迅速。如果吃完荔枝漱口,可能就吹不出酒精了。

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副主任朱加進也表示,荔枝產生的酒精量小,隨著人體呼吸、說話時酒精會被揮發掉,因此吃荔枝產生的酒精在人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幾分鐘后就測試不出酒駕的效果了。

朱加進介紹,除了吃荔枝之外,吃楊梅、熟透快要腐爛的香蕉也會產生“酒駕”的效果。


不要對酒后駕車的行為抱有僥幸心理。

此外,該實驗測試的是兩名實驗人員在白天飲酒5小時后體內酒精含量,有關人士介紹,如果是夜間飲酒,睡眠后人體對酒精的代謝會更快一些。

■ 釋疑

吃荔枝為什么能“吹”出酒精?

甜水果發酵易產生酒精

果殼網科普專家瘦駝推測,荔枝本身很甜,屬于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外殼易裂縫導致發酵。“酒精就是發酵的產物之一。”正因如此,市民也可能會聞到爛水果有酒的味道。

瘦駝認為,其他水果比如櫻桃、葡萄、哈密瓜等,由于外皮致密,酵母菌“不太容易進去”,因而不像荔枝一樣吃了會“吹”出酒精。但正常吃荔枝攝取的酒精含量不會到血液超標的程度。

瘦駝指出,剛吃完荔枝之后馬上進行呼吸檢測,有可能出現“酒駕”,但這一數據衰減的速度會非常迅速。如果吃完荔枝漱口,可能就吹不出酒精了。

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副主任朱加進也表示,荔枝產生的酒精量小,隨著人體呼吸、說話時酒精會被揮發掉,因此吃荔枝產生的酒精在人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幾分鐘后就測試不出酒駕的效果了。

朱加進介紹,除了吃荔枝之外,吃楊梅、熟透快要腐爛的香蕉也會產生“酒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