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蘋果核真的有毒嗎?

有一種水果它是家家戶戶每天都會吃的, 而且它的功效非常的多可以減肥可以代餐。 不但是孩子的好幫手也是減肥的好助手。 是的, 他就是蘋果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水果。 蘋果肯定每個人都吃過的, 你可能沒有吃過芒果沒有吃過車厘子。 但是你肯定吃過蘋果, 那麼你肯定清楚蘋果裡面還有蘋果核吧!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蘋果核是有毒的不能吃的, 特別是有的人吃了蘋果核之後還拉肚子腹瀉什麼的?這就更加加劇了蘋果核是有毒的這個說法, 但是蘋果核是不是能讓人出現不好的身體情況呢?如果說使用了蘋果核究竟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蘋果核真的是有劇毒的東西嗎?

說到氰化物, 很多人會聯想到影視劇裡的間諜、特工藏在牙齒裡用於自殺的氰化物膠囊, 而實際上氰化物就在我們身邊,

沒有那麼神秘。 很多薔薇科植物的種子裡都含有氰苷, 比如桃、櫻桃、沙果、杏、梨、李子、枇杷。 蘋果也是薔薇科的一種, 所以蘋果子同樣含有氰苷, 當然這些水果的果肉裡是不含氰苷的。

目前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氰苷大約是50多種, 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 在苦杏仁中的含量是2%~4%。 新聞中說果核含氫氰酸, 這是不對的, 實際上果核裡的氰苷本身是沒有毒性的, 但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出劇毒氫氰酸(HCN), 造成人和動物的中毒, 《甄嬛傳》裡安嬪最後吃苦杏仁自殺就是因為氰苷水解出了氫氰酸。

苦杏仁有毒似乎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新聞中蘋果子導致的氰化物中毒卻幾乎沒聽說過。 實際上薔薇科植物裡苦杏仁的氰苷含量是比較高的,

折算成氫氰酸的話每克可含有幾毫克, 而其他薔薇科果實種子中的氰苷就低得多, 比如每克蘋果子中的氰苷折算為氫氰酸大約只有幾百微克, 是苦杏仁的幾十分之一。 加上人們一般不會有意去吃蘋果子, 因此中毒的情況極其罕見。

蘋果汁中氰苷含量很低

氫氰酸導致人的中毒劑量大約是每公斤體重兩毫克(1歲嬰兒體重大約10公斤), 新聞中嬰兒喝的蘋果汁是用一個蘋果打出來的, 但一個蘋果的子只有幾克, 換算成氫氰酸最多也只有幾毫克。 加上蘋果子主要留在榨汁後的殘渣裡, 所以蘋果汁中即使有氰苷也很少, 而且吃進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轉化釋放出氫氰酸。

儘管嬰兒的機體比較脆弱敏感,

但從媒體報導的症狀來看, 孩子吐出果汁後很快狀態恢復, 筆者認為更大的可能性是胃腸道刺激引起的不適, 而不是氰苷直接導致嬰兒中毒, 更何況嬰兒的嘔吐原因有很多。 另外, 這則新聞本身也有“擺拍”的嫌疑。 除了薔薇科果實, 常見的含氰苷的食物還包括鮮竹筍、木薯、銀杏果(白果)和一些豆類(比如利馬豆)等。 高粱、玉米、土豆、南瓜等很多農作物的幼苗或藤蔓裡也都有氰苷, 時常會導致誤食的牲畜中毒。 所以氰化物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物, 只不過由於含量有限, 所以人們特別關注。

榨果汁要先去核

由於氰苷對熱不穩定, 因此徹底加熱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 國外的一些食品安全機構也建議民眾不要生吃含氰苷的食物。

另外氰苷在體內可以代謝清除掉, 不存在蓄積性。 會中毒的馬上就中毒, 沒中毒的也不用擔心長期蓄積將來會毒發身亡。 對於消費者來說, 水果的果核就別吃了, 需要榨汁的話也應該先去核。 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裡的種子, 吃水果導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之前還有謠言說炒豆角不能蓋鍋蓋, 因為裡面有氰化物, 蓋著蓋子吃了會中毒。 這種說法也是不科學的。 首先豆角雖然可能含有極少量的氰苷, 但這個量本身不存在風險。 第二, 氰苷水解出的氫氰酸很容易揮發且加熱容易破壞, 所以蓋上蓋子反而有利於“去毒”。 第三, 豆角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皂甙和植物凝集素, 只要燒熟煮透就可以破壞。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 一些家長為了省事給孩子喝果汁, 這是錯誤的行為。 榨汁後的水果殘渣裡還留有很多有益的營養素, 比如膳食纖維、維生素等, 應該根據水果的不同, 採取刮泥、切片、剝果肉等方式給孩子直接食用。

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蘋果核該怎麼吃。 這一大家最好是不要食用蘋果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