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乘公交手扶不注意 慎防肩部拉傷

老年人時常搭乘公交車出行, 手扶扶手桿時要多加注意, 如果一個急剎身體向前傾, 力量對肩部的牽引足以使老年退化的肩關節受傷而不自知。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李劼若指出, 慢性肩關節疼痛已成為繼慢性頭痛、慢性腰痛之后的第三大疼痛, 約有80%的成年人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肩痛經歷, 很多人把肩關節痛等同于肩周炎, 這是認識誤區。 實際臨床中, 十個患者中可能僅有一到兩個是肩周炎, 其他常見的有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癥, 因此, 一旦發現肩痛, 應該尋找專科醫生準確診治,

再結合治療方案做好日常護理保健。

日常行為不注意拉傷肩部不自知

肩痛是一種常見疾病, 也是中老年人時常忽視的疾病。 隨著年紀的增大人體的老化, 我們的肩關節也會逐步退化, 這時候對外力的承受能力會降低, 如果日常行為不多加注意, 一些外力可以造成我們的肩部損傷, 由于初期疼痛不明顯, 因此未能察覺。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李劼若介紹, 肩關節是人體里活動范圍比較大的關節, 由骨頭、肌腱、韌帶等結構構成。 對于中年人來說, 隨著年齡增長, 人體各種器官結構老化, 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軟組織、肌腱、韌帶等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 彈性變差, 對于外力的耐受度減弱,

容易引起肩關節周圍結構的損傷。 在臨床中這些日常行為其實是比較常見的, 例如老年人在搭乘公交時, 沒有座位的話站立, 手向上拉扶手圈, 這時候如果車輛突然急剎, 人在慣性情況下向前傾斜, 外力作用于肩部, 這個力量看似很小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沒有太大影響, 但是對于老年人這個外力足夠對肩部造成損害。

“像肩峰撞擊癥引發的肩痛, 很多臨床患者說我沒有摔倒, 也沒有外力撞擊, 怎么會有這種疾病呢?”專家介紹, 這種疾病并非是指外力撞擊, 而是人體內的肩峰組織出現了增生, 當手往上舉動活動時, 硬的肩峰會摩擦軟的肩袖組織, 引發疼痛等癥狀, 長此以往會造成肩袖磨損, 因此, 造成肩痛的原因有很多,

對于老年人來說, 日常生活中的外力以及一些行為動作都需要注意。

準確分辨肩痛原因, 配合醫生對癥治療

“肩關節痛的病人很多, 以前因為認識的誤區, 很多人以為肩關節痛就是肩周炎, 實際并非如此。 肩關節痛在不同人群中都存在, 不同人群的常見病因不大一樣。 ”專家提醒, 年輕人肩痛常因運動損傷或者拉傷, 而中老年人常見的肩痛原因則是老化、退化所致。

在肩痛常見的病因中, 有肩周炎、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癥等。

肩周炎常在老年人中出現, 通俗說是“五十肩”, 多發于50歲以上的人群, 指肩關節周圍包括韌帶、肌腱等黏連帶來的一系列癥狀, 這種黏連帶來了活動受限(如抬不起頭、無法自主梳頭等)和疼痛, 尤其是半夜疼痛明顯,

但是身體內的結構、肌腱基本完好。

肩袖是包裹在肩關節周圍的四條肌腱總稱, 正常肩關節活動需靠這四條肌腱收縮、舒張完成的, 肩袖損傷后發病部位無力, 舉不起來, 做往后的動作有困難。

肩峰撞擊常指這個部位骨質增生, 當患者上舉大概在60度到120度時肩峰與肩袖互碰摩擦, 疼痛明顯。 所以肩峰撞擊不及時處理, 會導致肩袖損傷。

“區別肩周炎和肩袖損傷可以從活動范圍來看, 一般肩周炎由于內部黏連, 在外力作用下還是活動受限, 肩袖損傷在外力幫助下還可以抬手或者做其他動作。 ”李劼若介紹, 準確的判斷需要在臨床醫生下進行, 配合對癥治療。

日常保健:注意肩關節的保暖

針對肩周炎、肩袖損傷、肩峰撞擊不同疾病所引起的肩痛,

在日常保健上是有不同講究的。 李劼若介紹, 對于肩周炎患者, 因內部發生黏連, 這種疾病一般有個一兩年的自愈期, 而在這期間適當保持肩部的活動是有利于病情恢復的, 例如用手扶著墻壁做爬墻動作等。 而肩袖損傷就像衣服撕開一個口子, 如果增加活動, 口子容易越撕越大, 使修復更加困難。 肩袖損傷要盡早發現, 如果確定需要手術的, 宜早不宜遲, 手術治療難度不大, 康復時間不算長。 但一旦誤診, 小的撕裂變大, 后期手術難度就變大了。 如果是肩峰撞擊癥, 則不適合做手部過頭的動作, 否則易繼發肩袖損傷。 有的人以為肩痛要拉一下才好, 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

對于中老年人群體,

肩部一定要注意保暖。 “我們的關節是很怕冷的, 最近天氣變冷了, 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李劼若提醒。 此外, 日常用手取物件時, 如果無法夠到位置或者需要用力伸展才能夠到, 這時應該借助工具幫助, 否則這個用力伸展夠物的過程很容易造成肩關節損傷。 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舉重物。 還需要提醒的是, 中老年人合并糖尿病, 較容易出現肩周炎, 所以血糖、血脂指標要監控好, 關節疾病與這些內科疾病密切相關。 (全媒體梁超儀通訊員張燦城)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