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教你從體重看懂壽命 壽命測試

遺傳性瘦, BMI值很少會低于18

瘦子中有一部分人屬于“遺傳性瘦”, 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鄺建博士介紹道:“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 絕大多數人的基因被進化為將所攝取的熱量能被快速儲存。 只有極少一部分人的基因不善于儲存熱量, 所以怎么吃都不胖。 ”遺傳性瘦者的健康狀況是正常的, BMI很少會低于18。 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數值, 這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 衡量成人胖瘦程度的標準。

BMI﹤18的人, 瘦得不正常

對BMI值小于18的人, 瘦得不正常, 一定能找到原因。 醫學界統計數據發現, 過瘦的人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體重者的壽命略低, 且因瘦子脂肪過少, 相對更易發生胃下垂、腎下垂等問題, 生病后恢復的速度也較常人慢。

人變胖變瘦會符合一個養生規律:

飲食攝取熱量﹥運動消耗量=脂肪儲存

飲食攝取熱量﹤運動消耗量=脂肪消耗

因而,

以下三個因素決定一個人的胖瘦:A。 有無疾病, 使得能量無法讓身體吸收或消耗過多;B。 飲食熱量攝取是否足夠;C。 運動量是否過大了。 很多瘦子總說, 我沒任何原因, 就是吃不胖, 實際是沒認真找原因罷了。 不同年齡, 長不胖的常見原因不盡相同。

小孩子

家長要考慮, 孩子是否生蟲了?生蟲的小孩總睡不好, 夜間會磨牙。 消瘦是因為感染蟲子后胃口變差, 食物不被身體吸收等原因引起的。 腸道有蟲過去更多的是與衛生條件差有關。 目前的發病更有可能與養寵物, 愛吃魚生有關。

此外, 孩子若偏食, 如只吃肉或只吃菜, 當然長不胖, 家長就得從飲食習慣上加以改善, 讓孩子均衡飲食。

成年人

1.飲食不當

一些人長不胖是飲食習慣不好造成的。

“臨床上, 有些人患病后會刻意忌口。 ”鄺建表示, 他接診過一對中老年夫妻, 半年來持續消瘦, 仔細詢問下發覺因患糖尿病, 增加運動的同時, 只吃蔬菜喝牛奶, 極少進食淀粉類食物;還有個患者的親友得了糖尿病, 他害怕自己也患病, 就自我限制飲食, 大量做運動, 人當然會消瘦。 “有些疾病要求限制飲食, 但這是要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之下減少攝取的量”。

有些愛美的女士亂吃減肥藥, 變成了厭食癥而日漸消瘦。 他曾接診過一米六但體重只有60多斤的女學生, 因過度節食引發了厭食癥。 “厭食癥是神經異常引發的疾病, 患者根本沒有任何食欲。 ”鄺建表示, 市面上一些不正規的減肥藥會抑制中樞神經, 影響食欲, 還有抑郁癥、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3.疾病因素

高代謝類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都會影響體重, 如肺結核、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腫瘤等等。 例如:甲亢患者, 癥狀多表現為突眼、心悸、易激動、多食、容易出汗等;若愛吃魚生養寵物, 考慮是否生蟲了;是否患有胃腸疾病, 如胃病一吃就不舒服;焦慮癥的病人休息不好,

消耗會增加, 人會消瘦;女性更年期處于持續高代謝狀態, 也容易變瘦。

中老年人慢性病多見, 如糖尿病會引起消瘦, 鄺建提醒道:“糖尿病人如血糖控制不佳, 抵抗力將減弱, 容易得肺結核等多種感染性疾病, 要引起重視。 ”

這類疾病好了之后, 很快就能胖起來。 還有的人沒生病, 但經常熬夜工作, 身體消耗大, 也會消瘦。 要提醒大家的是, 若原本胖的人突然變瘦, 得排除疾病的因素。

■增肥寶典

總則:運動量適度減少一點點, 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多吃一點點, 讓攝取量超過消耗量。 在飲食方面, 增肥者要增加淀粉類主食和高蛋白食物(魚、肉、蛋、奶)的攝入。 每個月測定一次體重, 檢測體重的變化而調整飲食。

體重不變:運動量不變, 再多吃點。

體重仍在下降:可能是運動過大消耗大, 或為飲食攝取量還不夠, 也可能是原發性病沒處理好。

輕松的心態、規律的運動、均衡的營養、良好的休息、及時預防和治療疾病是維持正常體重的關鍵。

現在大家都很關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 20年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68歲,2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平均壽命是73歲,中國人用20年的時間將平均壽命增長了5歲,而這二十年,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經濟的騰飛主要在這20年,現在,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人壽命的增長明顯與經濟步伐不相一致,更低于世界一些主要經濟體國家;

日本在經濟騰飛的60-70年代,20年里人均壽命從67歲增加到76歲,這里面一大部分要算離休人員的長壽命增長最多,他們大都在85歲到100歲之間,而農村壽命依然處于最低狀態,能活到原來的平均壽命68歲的可能也不多;韓國這20年也是經濟騰飛,他們的人均壽命從66歲增長到76歲;我們的人均壽命增長率竟然低于戰火紛飛的以色列;低于巴西和印度等同樣是經濟新興體的國家。

當然,大家不會誤會,小編比的是人均壽命的增長速度,并非絕對壽命,在絕對壽命方面,我們還是高于印度的。

20年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68歲,2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平均壽命是73歲,中國人用20年的時間將平均壽命增長了5歲,而這二十年,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經濟的騰飛主要在這20年,現在,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人壽命的增長明顯與經濟步伐不相一致,更低于世界一些主要經濟體國家;

日本在經濟騰飛的60-70年代,20年里人均壽命從67歲增加到76歲,這里面一大部分要算離休人員的長壽命增長最多,他們大都在85歲到100歲之間,而農村壽命依然處于最低狀態,能活到原來的平均壽命68歲的可能也不多;韓國這20年也是經濟騰飛,他們的人均壽命從66歲增長到76歲;我們的人均壽命增長率竟然低于戰火紛飛的以色列;低于巴西和印度等同樣是經濟新興體的國家。

當然,大家不會誤會,小編比的是人均壽命的增長速度,并非絕對壽命,在絕對壽命方面,我們還是高于印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