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慢跑注意事項 會跑更健康

對於同一個普通人, 慢跑比短跑對技術的要求更高一點。 短跑, 普通人全力沖個一百米, 就歇了, 也就十幾秒鐘的時間, 大不了第二天腿酸一點, 沒有什麼後患。 慢跑就完全不同了!普通人可能可以跑上個把鐘頭也不會太累。 但是, 如果技術動作不正確的話, 會在關節處產生壓力, 如果得不到適當的休息緩解, 後果就是傷痛, 最常見的莫過“跑步膝”了。

步幅和步頻

至於怎樣的技術動作才是“正確”的, 莫說一是。 但關鍵在於動作的輕快!跑步的速度由步幅和步頻來決定。 慢跑比起快跑, 步幅肯定要小, 這個大家自然都能理解,

可是步頻呢?一般人慢跑時候的步頻要比快跑低的很多!你可以試試數數看, 估計在150-160 步/分鐘左右。 步頻慢有什麼不好呢?步頻慢說明身體騰空的時間長, 從普通物理來說, 說明身體在垂直方向的移動較大, 那麼落地時對身體的衝擊自然就大了, 受傷的可能性也自然就大。 還有, 步頻慢容易導致跨越, 也是導致跑步受傷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麼, 步頻需要多快才好呢?這裡沒有嚴格的準則, 只是一個大概範圍吧, 180步/分鐘。 如果你試試, 就會發現, 這個步頻太快了!如果你跑個 1500 比賽, 達到這個步頻應該沒問題。 可是, 在慢跑的時候, 這個步頻對一般人來說, 實在太快了!因為大腦對慢跑的理解就是“慢”跑, 步頻“慢”就對了,

慢跑應理解為速度上的慢, 而不是動作上的慢, 就是說, 保持一定的步頻180, 縮短步幅來減慢速度。 這麼做的好處自然就是:減少受傷的可能性!說了這麼些了, 如果不告訴您如何做到慢跑時能夠保持180的步頻, 就太對不起您了!其實, 我自己在慢跑的時候, 有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放慢步頻。 下面這個方法相信肯定有人知道了, 不過我確實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利用你的擺臂!一般人跑步, 擺臂基本上是被動的, 只是跟隨腿部的動作來保持身體的平衡。 想想看, 如果你主動擺臂呢?那麼同樣道理, 你的雙腿會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而被動的擺腿了, 呵呵!因為手臂沒有負荷, 所以擺臂相對不費力氣!中國女子長跑運動員的擺臂就符合這個道理,
低擺臂, 幅度小, 頻率自然就快, 帶動步頻就快!如果你的步頻快了, 步伐也會自然的輕了。 為了保持慢跑速度, 需要進一步縮短步幅, 小碎步也無所謂, 達到鍛煉效果是王道!

關於足弓塌陷

如果對腳的保護不夠,足底肌腱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步老化.如果體重過重,或者鍛煉過度,而不注意放鬆,肌腱彈性不夠,會引起足弓塌陷,或者有平腳板的趨勢.(平腳板有後天形成的)足弓塌陷以後,行走時小腿內側因為沒有足夠支撐,會跟著塌下去,從而引起膝蓋朝內側彎曲,過度拉伸該部位的肌腱.引起膝蓋內側疼痛.因為腿部不再是直角支撐身體,會引起腰部肌肉緊張.這樣行走時間長了,會引發腰疼或者脊椎病.如果真的足弓塌陷,解決辦法是一,用足弓墊,把足弓墊起來.

行走時,注意兩腳平行行走,體會重力沿著腳外側移動,因外側肌腱比腳心肌腱強壯許多.可以減輕膝蓋內彎.

(另有說法:平行走法看著似乎很有道理, 其實是在回避問題, 正常人的腳的結構就是應該腳內側受力的, 如果硬把腳內側受力改成腳外側受力是違背自然的。 我曾經就是特別注意平行走, 因為我跑步需要腳尖筆直向前落地, 但最後結果是越跑越累, 成績反而下降。 )

力量和耐力應該同時提高

因為人的有氧能力是可以隨鍛煉提高的, 所以幾乎是“無限”的。 耐力鍛煉基本就是長時間, 長距離的鍛煉。 一般, 就是同樣的幾個肌群會疲勞。 但是, 如果不在耐力鍛煉的同時,

加強力量(腿部)的鍛煉, 會導致那幾個肌群出現過度疲勞, 受傷。

力量鍛煉可以是短距離的重複衝刺跑(比如:加速跑50米, 然後慣性50米), 間隔以充分的恢復(慢跑), 避免乳酸積累。 放鬆是關鍵。

呼吸

跑步時要放鬆, 心情放鬆, 身體放鬆了跑。 到累的時候呼吸可以用口鼻一起呼吸, 舌尖接觸上顎, 保持三步一呼吸, 儘量不要改變呼吸頻率, 除非衝刺時。 以前跑步習慣兩步一呼吸, 感覺稍有些急促, 跑完後有點噁心。 看來呼吸方式得改改。

慢跑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運動, 但是有些人並不適合這種運動, 尤其是有心血管毛病的人或上年紀的人, 更應注意避免慢跑所帶來的傷害。

心臟─有心臟血管毛病的人, 應先做好「健康檢查」, 如心電圖或高血壓測量,

並經醫師允許, 做輕度慢跑或禁止慢跑。 腳跟─由於足部承受著地重量為體重的3倍, 肌腱容易發炎, 除應熱身之外, 勿跑過長或過久、過快。 膝蓋─由於承受壓力及摩擦過度, 或骨質疏鬆退化造成, 應注意不要過量。 背部─由於脊椎承受重量太大, 其椎間軟骨板突出或脊骨關節炎, 應注意避震, 穿慢跑鞋或加強背、腹肌。 疲勞性骨折─長期受重量壓迫而產生, 如骨骼疼痛, 應注意。 腳踝及腳跟痛─踝關節外側韌帶或肌腱受傷時, 腳跟部瘀傷及腳掌的疼痛, 應注意著地的穩定及避震。 水泡─運動摩擦產生, 應穿稍厚的運動襪及合適的運動鞋。 與關節─由於大腿過度運動造成, 應休息減少運動或做溫和的腿部運動。 其它─腎臟血尿, 中暑、休克、腹痛;應注意補充水分及鹽分。

中暑、休克、腹痛;應注意補充水分及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