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得心肌梗塞後飲食方面應該怎樣調理
問題 【骨科】 【歸檔】 08年05月01日

得心肌梗塞後飲食方面應該怎樣調理

問題描述 該注意那些不該吃的東西?那些能多吃?
網友回答
2014年03月25日 14:12

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並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並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008年05月01日 09:48

1、急性期。發病後3天內,必須絕對臥床休息,一切活動(包括進食)皆需專人護理。起病後1~3天,以流質飲食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湯、米湯、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脹氣、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漿、牛奶、濃茶等。避免過熱過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鈉、鉀、鎂,必須加以注意。一般應低鹽飲食,尤其是合併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於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後,小便中常見鈉的丟失,故若過分限制鈉鹽,也可誘發休克。因此,必須根據病情適當予以調整。 2、緩解期。發病4天至4周內,隨著病情好轉,可逐步改為半流食,但仍應少食而多餐。膳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且易消化。允許進食粥、麥片、淡奶、瘦肉、魚類、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過熱、過冷,經常保持胃腸通暢,以預防大便過分用力。3-4周後,隨著病人逐漸恢復活動,飲食也可適當放鬆,但脂肪和膽固醇的攝人仍應控制。飽餐f尤其是進食多量脂肪)應當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死再次發作。但是,飲食也不應限制過分,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負擔。 3、恢復期。發病4周後,隨著病情穩定、其活動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熱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有利於病損部位的修復,乳類蛋白、瘦肉、類、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別是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性質疏利通導,宜經常攝食。每天的飲食中還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纖維,以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費力。此外,恢復期後,應防止復發,其膳食原則還應包括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飽餐。戒煙、酒,如伴有高血壓和慢性心力衰竭者應限鈉。 4、注意高發季節的飲食調配。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死的易發季節,除了保暖防寒外,還瘀功能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尤以各種藥粥最為適宜。陳舊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飲食,可按一般冠心病患者的飲食安排。 5、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禁忌。心肌梗死患者,應忌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飲料。暴飲暴食會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誘發心肌梗死。特別是高脂飲食後,還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緩慢,血小板易於聚集凝血,而誘發心肌梗死。此外,還應注意少食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豆類、土豆、蔥、蒜及過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濃茶、白酒、辣椒、可哥粉、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