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洋地黃中毒解救
問題 【眼科】 【歸檔】 14年08月24日

洋地黃中毒解救

問題描述 洋地黃過量,導致中毒是怎麼回事?如何解救?
網友回答
2014年08月24日 08:02

您好;一般對於洋地黃中毒的急救有;1.臨床中毒病人立即停藥,同時停用排鉀性利尿劑,重者內服不久時立即用溫水、濃茶或1:2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用硫酸鎂導瀉。 2.內服通用解毒劑或鞣酸蛋白3~5g。 3.發生少量過早搏動或短陣二聯律時可口服10%氯化鉀液10~20ml,每日3~4次,片劑有發生小腸炎、出血或腸梗阻的可能,故不宜用。如中毒較重,出現頻發的異位搏動,伴心動過速、室性心律失常時,可靜脈滴注氯化鉀,成人用1g氯化鉀加於5%葡萄糖250ml中,在1~2小時內由靜脈滴入,切禁靜脈推注。靜滴中應密切注意病情變化,並作心電圖記錄,防止高血鉀及其他心律失常發生。腎功能衰竭及重度房室傳導阻滯且不伴有低鉀者禁用鉀鹽。竇房阻滯、竇性停搏等也屬禁用。 4.如有重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竇性停搏、室率緩慢的心房顫動及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根據病情輕重酌情採用硫酸阿托品靜脈滴注、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靜脈滴注可取2~5mg,加於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進行,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取0.5~1mg,每3~4小時1次。靜脈注射需稀釋,必要時重複應用。房室傳導阻滯所致的心率緩慢性心律失常經阿托品治療無效時,可用異丙腎上腺素治療。但中毒帶來的異位節律點自律性升高的心律失常不適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5.當出現洋地黃引起的各種快速型心律失常時如伴有房室傳導阻滯的房性心動過速和室性過早搏動等病人,苯妥英鈉可稱為安全有效的良好藥物,可用250mg稀釋於20ml的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中(因為強鹼性,不宜用葡萄糖液稀釋),於5~15分鐘內注射完,待轉為竇性心律後,用口服法維持,每次0.1g,每日3~4次。 6.出現急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頻繁室性過早搏動、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及顫動等,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溶於10%葡萄糖溶液20ml,在5分鐘內緩慢靜脈注入,若無效可取低限劑量重複數次,間隔20分鐘,總量不超過300mg,心律失常控制後,繼以每分鐘1~3mg靜滴維持。 7.當鉀鹽、苯妥英鈉及利多卡因等藥物治療無效或有禁忌時,可考慮用普魯卡因醯胺,但其毒性較大,尤其是靜脈給藥,必須同時有心電圖監護及定時測定血壓。單純性房室傳導阻滯而不帶有房性心動過速、嚴重心力衰竭禁用。使用方法:①靜脈滴注:0.5~1g加於100ml 5%葡萄糖中於1小時內滴完,無效時,1個小時後再給1次,24小時內總量不超過2g。②靜脈注射:1g溶於5%葡萄糖液20ml中,每隔2分鐘推入2ml,與此同時,有專人密切觀察血壓和心電圖,如見QRS波開始增寬即應停止用藥。此法適用於頑固性的室性心動過速,為衝擊法。此外也可採用肌肉注射法,每次0.5~1g,2小時後未見效時可重複應用。口服初次1g,後3~6小時1次,每次0.5g。24小時總量不得超過6g,以後維持量0.25~0.5g,每日3次。 8.洋地黃中毒後導致室性心律失常,如頻發室性過早搏動呈二聯律或多源性室性過早搏動、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和顫動等也可用溴苄胺,緊急情況下可靜脈給藥,每次3~5mg/kg,加入5%葡萄糖液50ml中緩慢推注10分鐘,必要時4~6小時後重複應用,見效後可 改肌肉注射維持,每次5mg/kg,每6~8小時1次,若病情不甚危急,開始即可肌肉注射,視病情好轉,逐漸延長給藥間隔時間。注意副作用。 9.對上述各種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例,可用慢心律,該藥對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各類室性心律失常有顯著療效,優點是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長、副作用小等。但竇房結病變及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禁用。一般先以50mg加於10%葡萄糖溶液20ml內,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10~15分鐘後再重複1次,然後以500mg加於10%葡萄糖溶液500ml內,以每分鐘0.75~1.0mg速度靜脈滴注,以總量1500~2000mg,維持24~48小時。口服每日600~1000mg,分3次給藥,首次加倍,即可維持血漿有效濃度。 10.異搏停可用於洋地黃中毒所致的室上性心動過速效果較好,而對房性過早搏動或交界性過早搏動的效果則較差,對房室傳導阻滯及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禁用。一般每次40~80mg,每日3次,靜脈注射每次5~10mg,每日2~3次。 11.除上述方法外,電起搏對洋地黃中毒誘發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引起的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且伴有阿一斯綜合症者是有效的適宜的方法。前者利用人工心臟起搏器發出的電脈衝頻率,超過或接近心臟的異位元頻率,通過超速抑制而控制異位心律;後者是採用按需型人工心臟起搏器進行暫時性右室起搏。為避免起搏電極刺激誘發嚴重心律失常,應同時合用苯妥英鈉或利多卡因。 12.其他對症治療。 13.甘草60g,綠豆120g,水煎,分2次服,每3小時服1次。 14.苦參120g,水煎服。 15.近年來應用洋地黃抗體及消膽胺(降脂樹脂Ⅰ),解除或對抗強心甙的中毒。消膽胺能在腸道多價絡合強心甙使之隨糞便排出,從而降低強心甙的血濃度,減輕毒性。

2014年08月24日 08:02

洋地黃中毒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胃腸道反應:通常為洋地黃中毒的最早期表現,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欲下降,其中首先出現的多為食欲下降,有時可有腹瀉.通常判斷這些症狀是否為洋地黃中毒所引較為困難,需認真仔細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排除其它可能的原因,如右心衰竭時體循環靜脈系統淤血,胃腸道缺氧,也可引起這些胃腸道症狀.洋地黃中毒時的胃腸道反應被認為不是洋地黃類藥物對胃腸道粘膜直接刺激的結果,而是洋地黃類作用於延髓後極區的催吐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嘔吐的結果.老年病人由於反應遲鈍,洋地黃中毒首先出現的症狀可能不是噁心,嘔吐,應予注意. (2)神經系統症狀:可有頭暈,頭痛,倦怠,神志改變,精神異常,黃視,綠視等.倦怠,嗜睡及神志改變可出現較早,特別是老年高齡病人.心衰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由於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也可出現這些症狀,應注意鑒別. (3)心臟毒性反應:心臟毒性反應易於引起臨床醫生重視並被識別,往往與此種毒性反應較為嚴重有關.心臟毒性反應主要是心律失常,包括衝動形成和傳導的異常.洋地黃引起心律失常的機制:①縮短心房肌,心室肌的有效不應期,加快其動作電位4相舒張期自動除極化速度,導致心房,心室肌異位興奮性增加,特別是室性異位興奮性增加,可出現頻發室性早搏,室性二聯律,三聯律,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及室顫等.②增高迷走神經張力,同時可以直接抑制房室結傳導,並可增加竇房結與房室結對迷走神經及乙醯膽鹼的反應性,因而可出現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高度甚至於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臨床上地高辛較為常用且用量較大,在服用洋地黃期間,出現任何類型的心律失常均應按地高辛中毒處理.如果發生室性早搏,應特別注意鑒別室性早搏是否來自原有心肌損害,然後再進行處理.此外,口服地高辛的吸收率為50%一70%,個體差異較大,且與地高辛的賦形劑,崩解度,甚至生產批號均有關.毒性反應與病人身體狀況,心功能,電解質,風濕活動,血漿蛋白結合率(通常為25%),腎功能(85%的藥物以原形從腎臟排出)等亦有關.還應注意,心電圖上常有ST-T呈魚鉤樣改變,稱為洋地黃影響,這是由於洋地黃類藥物縮短了動作電位1,2,3時相所引起的,而不是洋地黃中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