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習慣性便秘怎麼治

一 中藥治療

此病是由於胃內或腸中食物未完全消化或消化道蠕動力減弱形成食滯,致使胃腸內積存過多的氣體、液體而膨脹,亦致於氣不下降,出現便秘。此病宜行氣導滯。

藥方:厚樸15克、藿香12克、蘇子12克、大黃5克。

每日一劑,水煎服,一日三次。

藥方二:黃芪20克,白術15克,炙升麻10克,當歸20克,黨參20克,桑椹子20克,女貞子15克,柴胡20克,黑芝麻20克,甘草20克,生地20克。

習慣性便秘有因大腸燥熱,有因腎虛、氣血不足,氣滯、寒凝,見證不一。本方所主便秘,既有氣虛不足之證,又見津液虧乏之象。可見大便幹結,臨圊努責,難於排出,短氣乏力,形瘦神疲等症。方中用黨參、黃芪、白樹益氣健脾;升麻、柴胡升舉氣陷;當歸、生地、女貞子、芝麻、桑椹子養血增液,補汽舉陷以助推蕩之力,養血增液潤大腸之燥,那麼便秘就可治癒。在實際中運用本方須連服30劑,中斷就容易復發。

二 磁石治療

中醫在治療便秘方面有其獨特的形式,磁石療法便秘腸清貼,就是以黑膏藥加磁石的形外用貼于神闕穴(肚臍),激發經氣,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提高腸蠕動力度,清理腸道,消除排便不暢、便秘腹脹等不良現象。

三 生物療法

生物療法就是採用生物製品奘靈水蘇糖進行治療。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製劑【奘靈水蘇糖】對便秘的治療主要有以下三點優勢:

1、水蘇糖不被消化酶分解,有害菌無法利用,可靶向性的調節腸胃菌群平衡,重組良性微生態環境。

2、水蘇糖產生醋酸、乳酸等短鏈脂肪酸促進腸道蠕動,促使腸道推進運動能力增強;

3、富含水溶性纖維,補充人體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有效潤腸通便,清理腸道毒素垃圾,防治便秘。

四 西醫治療

刺激性瀉藥

這類瀉藥及其體內代謝產物直接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加強,從而促進糞便排出。如果導片、蓖麻油、大黃等。此類瀉藥是便秘病人最常自服的藥物,如果長期使用能引起腸道應激性降低的副作用,所以不宜常用。

稀釋性瀉藥

又稱容積性瀉藥。這類瀉藥能阻止腸道吸收水分,使腸內容積增大。同時它們口服後很難吸收,能在腸內形成很高的滲透壓,使水分和食糜容量增大。由於容量大,腸道被擴張,機械性地刺激腸道,引起腸蠕動增強而排便。這類瀉藥有硫酸鎂、硫酸鈉(芒硝)等。

潤滑性瀉藥

如液體石蠟、食用油等。這類瀉藥能潤滑腸壁、軟化大便,使糞便易於排出。液體石蠟口服或灌腸後不被吸收,同時可以阻礙腸中水分的吸收。作為理想的通便劑,但有油漬污染內褲的現象,長期應用可干擾維生素A、D、K以及鈣、磷的吸收。

對以上瀉藥可按作用時間選擇應用。稀釋性瀉藥作用時間快,服後4-6小時即可排出水樣糞便,常伴有腹痛,主要用於急性便秘、頑固性便秘,不宜長用,服藥後應多飲開水。刺激性瀉藥作用慢,宜臨睡前服用,服後6-8小時排便。潤滑性瀉藥適用於年老體弱者,液體石蠟每晚臨睡前服10-20毫升,第二天早晨起床排便,有利於養成定時排便的條件反射。

選用非處方藥

1、西藥:乳果糖、比沙可啶、甘油栓、開塞露。

2、中成藥:麻仁丸、麻仁潤腸丸、五仁潤腸丸、蓯蓉通便口服液等。

五 實用偏方

1、每日早晨起床後空腹吃梨2個,連服二周以上,有潤腸之功。

2、鮮紅薯葉500克,花生油適量,加鹽適量炒熟後當菜吃,每日服1次以上。

3、枳實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也可稍加大量,泡沸水當茶飲。

4、番瀉葉20~30克,水煎服,每日1劑代茶飲。老年、體弱、產後不宜服。

5、冬瓜瓤500克,水煎汁300毫升,一日內分數次服下,潤腸通便。

6、生附子15克,苦丁茶9克,炮川烏9克,白芷9克,胡椒3克,大蒜10克,共搗碎炒燙,裝入布袋,置神闕(肚臍),上加熱水袋保持溫度,每日2次,治老年習慣性便秘。

7、取菠菜200克,豬血150克同煮,熟後放鹽少許,然後飲湯。

8、取草決明30克炒至適度、研碎,用沸水沖泡5~10分鐘,每日1劑代茶飲。

六 大腸水療來幫忙

大腸水療又稱腸SPA,腸SPA是一種結腸內的水力運動,用特定的儀器將水送至結腸深處,將積累在結腸壁上的宿便軟化、稀釋。它大部分的水是用來興奮肛門附近的腸肌,刺激結腸引起收縮反應,將其軟化、稀釋的宿便及其他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幫助結腸恢復正常的蠕動。它是一種能徹底清洗腸道,排出體內毒素,改善便秘、腹瀉,調節腸道菌群結構,預防腸癌,並有美容、美膚、減肥、調節內分泌等作用的新型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