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大寒養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大寒養生我們從飲食、起居、運動、日常生活等為大家一一道來:

大寒養生飲食,要以溫補類、綠色類食物為主。因為“大寒”與之後的“立春”相交接,飲食上也要考慮到季節變換。太早吃寒冷食物,只會讓腸胃感覺不適,甚至上吐下瀉。

由於“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如果能恰當地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是大寒養生最棒的方法。所以老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老話還是不無道理的。

溫暖湯粥暖胃暖心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古語說得真是精闢。在這個呵氣成冰的季節,看廚房裡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小沙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芪杞燉子雞、山藥羊肉湯、八寶飯……絲絲清香鑽進你的鼻孔,食欲就這樣被挑起。

多吃黑色食物

大寒與立春相交接,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這個時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在飲食上應以性溫的食物為好,切忌黏硬、生冷,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也不要貪吃過涼的、反季節的水果。

在嚴寒天氣,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熱量,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產生更多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必須多吃富含“能量”和維生素的食物。嚴寒也影響著人體泌尿系統,排尿增多,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還要多食用一些富含無機鹽的食物,可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物,也可以多吃甲魚、海參、桂圓、栗子等溫熱滋補食品。韭菜、山藥、黑木耳、芋頭、紅棗等都是溫性食物,有溫腎的作用。海蝦、海參也有補腎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食有五色五味,五色中黑色走腎,五味中鹹味走腎。因此要多吃黑色食物,口味可適當偏鹹一點。

藥膳湯粥多營養

乾燥寒冷的大寒時節,溫補的湯粥最適宜,下麵是幾款經典的大寒美食,既好喝,又滋補,是中醫典籍都有記載的藥膳哦!

八寶飯: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芪杞燉子雞:童子雞1只(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

將童子雞洗淨,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薑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發散風寒湯: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薑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山藥黑芝麻糊:山藥15克,黑芝麻150克,粳米60克,鮮牛奶200克,冰糖100克,玫瑰糖6克。

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幹。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洗淨後曬乾,入鍋炒香,加鮮牛奶和清水拌勻,磨成漿,濾出漿汁。鍋中加適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將漿汁倒入鍋內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邊煮邊攪拌成糊,熟後即成。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枸杞雞肉湯:雞半隻,枸杞子15克,懷山藥30克,生薑片15克,精鹽適量。

將雞肉洗淨切塊,倒入開水鍋中燙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後把雞塊放入沙鍋中,加入懷山藥、枸杞子、生薑片及適量開水,用小火煮至肉爛湯香。當主餐,隨意食用。有補肝益腎、溫中益氣的功效。

山藥羊肉湯:羊肉500克,懷山藥50克,蔥白30克,薑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20克,精鹽3克。

將羊肉剔去筋膜,洗淨,略劃幾刀,再放入沸水沙鍋焯去血水。將蔥、薑洗淨,蔥切成段,薑拍破。把羊肉、懷山藥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即成。有補脾腎、溫中暖下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