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便秘的原因 有器質性和功能性兩類病因

導語:便秘的原因。便秘是臨床常見的複雜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幹結、排便費力等。上述症狀同時存在2種以上時,可診斷為症狀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頻率減少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長時間排便一次(或每週

便秘的原因:

便秘從病因上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類。

1、器質性病因

主要包括:

(1)腸管器質性病變:腫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

(2)直腸、肛門病變:直腸內脫垂、痔瘡、直腸前膨出、恥骨直腸肌肥厚、恥直分離、盆底病等。

(3)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疾病等。

(4)系統性疾病:硬皮病、紅斑狼瘡等。

(5)神經系統疾病:中樞性腦部疾患、腦卒中、多發硬化、脊髓損傷以及周圍神經病變等。

(6)腸管平滑肌或神經源性病變。

(7)結腸神經肌肉病變:假性腸梗阻、先天性巨結腸、巨直腸等。

(8)神經心理障礙。

(9)藥物性因素:鐵劑、阿片類藥、抗抑鬱藥、抗帕金森病藥、鈣通道拮抗劑、利尿劑以及抗組胺藥等。

如果便秘無上述等明確病因,稱為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在有便秘史的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約占50%。

2、功能性病因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

(1)進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纖維素或水分不足,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因工作緊張、生活節奏過快、工作性質和時間變化、精神因素等干擾了正常的排便習慣。

(3)結腸運動功能紊亂所致,常見於腸易激綜合征,系由結腸及乙狀結腸痙攣引起,除便秘外同時具有腹痛或腹脹,部分病人可表現為便秘與腹瀉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張力不足,排便推動力不足,難於將糞便排出體外。

(5)濫用瀉藥,形成藥物依賴,造成便秘。

(6)老年體弱、活動過少、腸痙攣導致排便困難,或由於結腸冗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