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為什麼吃糖會蛀牙,糖中竟然含有這些成分

我們不難發現,愛吃糖的小朋友都會患上蛀牙,牙齒已經變黑,還參差不齊的樣子。研究發現糖中含有多種酸,對牙齒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齲洞。

這與人們食物中糖的成分增加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糖在營養學上叫做碳水化台物(包括蔗糖、乳糖,葡萄糖、澱粉等),在我們的食物中幾乎都含有糖。人們常說糖吃多了,容易壞牙,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平時吃的白糖、紅糖、冰糖等都是蔗糖,口腔裡有些細菌可以利用蔗糖合成多糖,如葡聚糖、果聚糖等,多糖能形成粘稠的液狀,保護牙菌斑,牙菌斑裡的細菌又可使蔗糖發酵分解,產生酸類(如乳酸),並且越來越多。酸對牙齒有一定的破壞作用,例如把雞蛋殼泡在醋裡,幾天後蛋殼就變軟了,這是由於酸溶解了蛋殼中的鈣鹽的緣故,這種現象叫脫鈣。牙齒主要的成分是磷灰石,其中含有大量的磷和鈣,在受到酸類作用後能被溶解。

牙齒齲壞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牙菌斑的形成和牙蟲對齲病的易感性,當這兩種因素同時存在時,齲病就難以避免。致齲過程大致是:停留在牙齒表面含糖食物的殘屑被口腔裡的變形鏈球菌等產酸細菌所作用,產生了多種酸,如果牙齒自身抗齲力弱,牙體組織就被溶解,形成齲洞,現代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的比重很大(如食糖、麵粉、蛋糕、餅乾、麵包,果醬.糖果等),這些食物缺乏摩擦力,富有粘性,可以長時間粘附在牙面上,很容易被產酸的細菌所作用,所以吃糖容易產生齲病。

兒童特別喜愛吃糖,加上兒童還沒有自覺保持口腔衛生的習慣,所以兒童的蟲牙發病率比成人高。要求兒童像成人那樣保持口腔清潔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家長要耐心教育孩子搞好口腔衛生,及時改不了吃零食的習慣,可選擇一些含粗纖維的新鮮水果來代替碳水化台物,這對他們的牙齒健康及身體生長發育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