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天出多少汗多才正常?這幾種情況出汗是生病了

出汗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是我們的身體排毒的一種方式。夏天因為天氣炎熱,人很容易出汗,那是不是出汗越多就說明身體毒素排出越多?人體到底出多少汗才正常?

人為什麼會出汗?

汗腺有抗菌、潤澤皮膚、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的作用。外界溫度、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辛辣、熱燙食物都可以導致人體出汗。

正常的汗是什麼樣的?

正常人24小時內不知不覺會蒸發約600-700毫升汗水。正常的汗水是沒有顏色的,如出現黃色是因為微生物對汗水當中的一些微量原素髮生化學反應所致。而且,某些身體有疾病的人,汗水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當出現不同於一般顏色的汗水時,就要考慮會不會是身體生病了。

中醫認為,汗為津液的組成部分,汗的產生與臟腑均有一定關係,汗出過多,可耗血傷津;反之津虧血少,汗源不足,不宜發汗。

怎樣從出汗情況看身體健康狀況?

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

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薑、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如果在夏季悶熱的環境中,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胸悶、噁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升高的情況,一般屬於中暑先兆,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補充一些淡鹽水,短時間內可恢復正常,症狀不能恢復或嚴重者,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