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為什麼吃飯七分飽就夠?

民間一直有“每餐七分飽, 健康活到老”的說法。

現代科學證實, 人體對飲食的消化、吸收、輸送, 主要依靠脾胃來完成, 進食恰到好處, 則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運轉正常, 人體及時得到營養供應, 能夠保障各種生理功能活動。

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營養攝入, 只要長期堅持, 不僅有助控制體重, 還有利於身體健康。 而反過來, 吃太飽不僅僅是長肥發胖這麼簡單, 還會撐出病。

1

飽食危害多

易發胃病

長期吃得太多太好, 會增加腸道的負擔,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問題。 大家想想, 上頓的食物還沒來得及消化, 下一頓又開始, 胃長期不停運作, 怎麼受得了?我們的腸胃也是需要休息的。

加快早衰

飽食會誘發人腦內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的物質, 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真正元兇。 腦動脈硬化後, 供給大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就會相對減少, 使人記憶力下降, 甚至引發腦組織萎縮,

引起老年癡呆。 有關資料表明:約20%的老年癡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期皆是長期飽食的“美食家”。

導致“三高”

三高是指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 長期飽食, 身體過剩的熱量會引起體內脂肪的沉積,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易引起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

然而, 七分飽到底是怎樣的感覺?吃到什麼程度該放下筷子?

2

七分飽到底是怎樣的感覺?

七分飽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感覺, 有點抽象不好衡量, 應該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 卻還不想離開飯桌, 再吃的話就會撐, 總而言之, 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

專家認為, “胃裡還沒覺得滿, 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 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 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

可如果把食物撤走, 換話題轉移注意力, 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

每個人其實都是不同的, 這個需要我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 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 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 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 這頓吃了七分飽, 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饑餓的。 也就是說, 如果提前餓了, 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 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非七分飽是什麼感覺?

八分飽:胃裡面感覺到滿了, 但是再吃幾口也不痛苦。

九分飽:還能勉強吃進去幾口, 覺得胃裡已經脹滿。

十分飽:一口都吃不進去了, 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3

怎樣拿捏飽的程度?

把握好吃飯的時間, 最好在感到有點兒餓的時候開始吃飯, 而且每餐在固定時間吃,

這樣可避免太餓後吃得又多又快。

吃飯至少保證20分鐘, 這是因為從吃飯開始, 經過20分鐘後, 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 如果吃飯太快, 大腦還沒得到“最新情報”, 人就已經吃多了。

多吃粗纖維的、增加飽腹感的食品, 比如豆類、魔芋等, 但腸胃不好的人應少吃。

每次盛少一點飯。

飯前喝兩杯水或者一碗湯。

每口飯都要咀嚼30次以上。

用小湯匙代替筷子, 使用淺盤和透明餐具, 減慢進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