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心臟病可以吃雞蛋嗎 心臟病吃雞蛋好嗎

心臟病可以吃雞蛋嗎

據悉, 心臟病人是可以吃雞蛋的, 雞蛋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的食物, 可能很多人覺得雞蛋的膽固醇含量高,

所以心臟病人不敢食用, 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雞蛋性味甘、平, 歸脾、胃經, 可補肺養血、滋陰潤燥, 用於氣血不足、熱病煩渴、胎動不安等, 是扶助正氣的常用食品。 能補陰益血, 除煩安神, 補脾和胃。 美國營養學家和醫學工作者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獲得了出人意料驚人效果, 他們從雞蛋、核桃、豬肝中提取卵磷脂, 每天給患心血管病人吃。 3個月後, 患者的血清膽固醇顯著下降, 獲得滿意效果。

雞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有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 對人而言, 雞蛋的蛋白質品質最佳, 僅次於母乳。 雞蛋性味甘、平, 歸脾、胃經, 可補肺養血、滋陰潤燥, 用於氣血不足、所以心臟病患者是可以適當的吃的。

雞蛋含有豐富蛋白質,

但雞蛋中含膽固醇的量比較高, 最好不要多吃。 如果吃過量蛋黃、奶油、動物腦和內臟, 可影響心梗的恢復, 或引起停藥後的復發。

心臟病吃雞蛋好嗎

心臟病人適量的食用一些雞蛋對於身體其實是有好處的。

芬蘭研究人員對超過1000名中年芬蘭男性的飲食進行長達20年的隨訪後發現,

雞蛋裡含有的膽固醇不會對心臟產生有害影響, 就算攜帶APOE4基因(會增加膳食膽固醇的敏感性)同樣不會損害心臟健康。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 與粥和麵包等食物相比, 雞蛋中蛋白質的氨基酸構成更好, 其必需氨基酸組成與人體基本相似, 生物學價值也是所有食品中的佼佼者。 另外, 雞蛋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也比粥和麵包等食物高。

雞蛋不適合什麼人吃

蛋白質過敏的人

一般食物過敏最主要是對食物中的蛋白質過敏, 有些人吃了雞蛋後出現胃痛或斑疹, 就是對雞蛋過敏的反映。 雞蛋的蛋白質具有抗原性, 與胃腸黏膜表面帶有抗體的致敏肥大細胞作用, 即可引起過敏反應, 出現胃痛或腹痛、腹瀉、斑疹等過敏症狀。

高熱患者

當人胃口不佳吃不下東西、體虛或生病時, 總認為吃顆雞蛋可以補補元氣。 不過, 發熱患者是不宜吃雞蛋的, 雞蛋是一種高蛋白食品, 人體對雞蛋的吸收率很高, 能夠達到99%以上。 人吃了雞蛋之後,

雞蛋中的純蛋白質物質會產生大量的熱量。 故發熱患者吃雞蛋後體內產熱增加, 對身體無疑是雪上加霜。

腎臟病患者

腎炎患者腎功能和新陳代謝減退, 尿量減少, 體內代謝產物不能全部由腎臟排出體外, 故應減少蛋白質的攝食, 以減少腎臟負擔。 腎臟病患者若攝取過多蛋白質, 會使蛋白質代謝後的尿素氮等廢物無法完全排出體外。 血中尿素氮累積過多時便會引起倦怠、頭暈、無力、噁心、厭食、嗜睡、貧血、搔癢等症狀。

肝、膽病患者

雞蛋黃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均在肝臟中代謝, 使肝臟的負擔加重, 因此, 肝、膽病患者應視病情控制雞蛋攝入量。

初產婦

雞蛋是產婦坐月子的主食之一, 但剛分娩後數小時內最好不要吃雞蛋。

因為分娩過程體力消耗大, 出汗多, 體內體液不足, 消化能力也隨之下降, 這時吃了雞蛋會難以消化吸收, 會增加腸胃負擔。 產婦一天最多吃3個雞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