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節氣養生:立秋與養生

8月7日是廿四節氣的“立秋”。 它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從每年8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35°時開始。 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 從季節意義上來說, 立秋也就是說這一天起秋天開始了。

氣候特點

“立秋”到了, 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 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 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 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我國地域遼闊, 雖各地氣候有差別, 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 況且今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 尤其是我們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 同時由於台風雨季節漸去了,

氣溫更酷熱, 因而祖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的養生

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 護陽養心防暑濕。 夏日和長夏時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 天氣火熱而生機旺盛, 即人體新陳代謝處於最旺盛之時。 現代生活常見的是用空調冷飲來消暑, 而過分依賴空調冷飲則會傷害體內的陽氣。 中醫常說“春夏養陽”, 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 具體來說要注意攝入適當的補養之物, 同時可多進搭配適當的湯水和粥品, 這不但能清涼解暑、生津止渴, 還能補養身體。

此外, 還要保證睡眠時間, 有條件的都要午睡。 夏養心的“心”並非完全現代醫學裡“心臟”的概念,

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因為氣溫過高則容易使人精神緊張, 心理、情緒波動起伏, 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 所以這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 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春夏防暑濕、秋冬防肺燥”, 這是廣東民間總結出本土地域特點的四季養生要素, 涉水淋雨會造成水濕之邪氣入侵人體;多食甘膩之品會造成水濕內停機體之患。 因而防“暑濕”的“濕”是既要防外水濕之邪氣, 亦要防水濕內停之患。

養生飲食上這節氣宜多食粥品, 尤其是豆類的湯, 因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可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不足, 滿足機體代謝, 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膽固醇,

沒有吃肉製品的後顧之憂, 且還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 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 正合此節氣之用。 宜食的豆類粥品有紅豆、綠豆、眉豆粥, 赤小豆粥、扁豆粥等。 還有一些如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都是對此節氣養生十分有益的。

在湯品上解暑養陰的有冬瓜銀耳煲去皮老雞, 健脾利濕的粟米煲豬骨, 去積通便的白皮白心番薯煲大芥菜, 消暑生津的海蟄馬蹄煲排骨, 墜火下氣的冬瓜幹、竹芋幹、粉葛幹煲雞腳鯽魚, 健脾補益的清補涼煲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