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入秋之后不可盲目吃魚進補

大病初愈總要熬上那么一鍋魚湯, 不但滋味鮮美, 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武警總醫院營養科主任呂利提醒, 對應不同病癥吃不同的魚, 往往進補效果更好。

皮膚不好的人應該多吃一些帶魚, 帶魚中維生素含量較多, 還能幫助緩解消化不良和脾胃虛寒, 皮膚干燥者尤為適宜。 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 保持皮膚的潤澤與彈性。 此外, 帶魚對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輔助食療作用。

我們平時在家中最常吃的草魚有平肝、祛風、活痹等功效, 是溫中補虛的養生食品, 為淡水魚中的上品。 對于患有風濕、頭痛等疾病的人,

吃點草魚能起到更好的暖胃、去痛作用。 如果是病后恢復食用, 最好熬魚頭湯或者蒸魚頭吃, 這樣可以把食療效用發揮到最大。

而鯽魚和鯉魚比較適合產婦食用, 尤其是鯽魚湯, 不但清熱解毒, 還有助于增加產婦的奶水。 但對于肝腎功能較差的人, 最好在病后少吃草魚、鯽魚和鯉魚, 避免攝入過多蛋白質, 增加肝腎負擔。

平時很不起眼的泥鰍, 其實有很大的藥用價值, 它能暖中益氣、利尿解毒, 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后盜汗等癥。 用泥鰍燉豆腐, 不但口味鮮美, 而且也是營養的最佳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