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5中菜譜幫你禦寒

肉類和主食生熱量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 所以這段時間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 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讓身體自發生熱。 而羊肉、牛肉、鹿肉、鵪鶉和海參更是被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 禦寒效果最好。

蘿蔔燉羊肉原料:羊肉, 紅棗, 白蘿蔔, 白胡椒粒, 桂皮, 小茴香, 鹽, 冰糖

做法:將焯過的羊肉放入砂鍋, 倒入醬油、料酒, 最後加入足量的溫水。 放入紅棗和包入了白胡椒粒、桂皮和小茴香、薑片的香料包。 中火燒開後, 轉小火慢燉, 到八成爛時, 用適量的鹽和冰糖調味, 然後放白蘿蔔用中火再燉大約30分鐘。

味道:燉羊肉最是暖身, 軟軟的酥酥的又熱乎乎的, 白蘿蔔也燉得軟爛, 吃完立馬身體就覺得熱熱的了。

補充礦物質不怕冷怕冷與缺少某些礦物質有關, 比如鈣、鐵和鉀。 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 會直接影響到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度;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

體溫低、手腳冰冷就是因為缺鐵。 因此, 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而碘可以促進甲狀腺素的分泌, 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 使基礎代謝率增強, 皮膚血液迴圈加快, 抗冷禦寒。

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含碘豐富的食物有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木耳腐竹大白菜原料:腐竹, 木耳, 白菜, 蒜, 澱粉, 雞湯, 濃縮雞精, 鹽

做法:腐竹泡軟, 木耳泡發, 白菜切片。 鍋裡放蒜碎炒香, 下腐竹、白菜、木耳翻炒, 放鹽和雞精調味,

澱粉和雞湯調成水澱粉勾芡即可。

味道:清清淡淡的一道素菜, 但是洋溢著初冬陽光的溫暖味道。

辣椒和肝臟促迴圈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薑和胡椒, 這個時期多吃一些, 不僅可以增進食欲, 還能促進血液迴圈, 提高禦寒能力。 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 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和新鮮的蔬果。

板栗燒鹿肉

原料:鹿肉, 板栗, 糖, 麵醬, 料酒, 水澱粉, 幹辣椒, 蔥姜, 丁香, 鹽

做法:將鹿肉切成小塊, 用水浸透, 用油炸透。 板栗用刀破口, 加少許鹽煮透後去皮。 鍋裡放入蔥薑幹辣椒、丁香煸出香味, 放入炸好的鹿肉, 烹入料酒, 加入麵醬、白糖和高湯, 用微火燉4小時, 放入板栗, 用旺火燒開,

淋入澱粉即可。

味道:鹿肉既鮮嫩又緊致, 肉的味道不像豬、牛、羊肉那樣氣質鮮明, 板栗又面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