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黃帝內經》之夏季養生法

文章導讀

《黃帝內經》是對我國醫學的進步的一大著作, 下面就說說這裡面的夏季養生法, 一起來學習吧。

《黃帝內經》裡說, 夏季自然界一切生物都處在繁茂興盛時期,

人類亦處在天地氣交之中, 生活亦應符合自然界氣候變遷, 晚睡早起, 情緒愉悅, 適當活動, 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洩, 才能與“夏長(zhǎng生長繁茂之義)”之氣相適應, 符合夏季養“長”之機。 一年24個節氣對人的生理、病理都會產生影響, 引起疾病的發生或舊疾復發。

立夏是夏季開始的第一個節氣。 氣候逐漸轉暖, 綠蔭鋪路, 經冬農作物(如麥子)生長旺盛。 人體內陽氣漸長, 活力增強。

人與自然界是一個關係密切的整體, “人與天地相應”, 因此天氣的變化與人的疾病變化也關係密切。 故有諺曰:“立夏北風當日雨, 立夏東風少病屙”。 這句話的意思是:立夏日刮北風當天要下雨;刮東風則以後多雨, 不致過於幹熱,

疾病會減少。

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 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 夜晚最短。 此後, 太陽逐漸南移, 白晝自此逐漸縮短, 直至冬至日夜晚最長而白晝最短, 故曰“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夏至無雲三伏熱”, “夏至有雷三伏冷”, 古人通過對夏至日的氣候觀測來預測整個夏天氣溫的高低, 以此提醒人們謹防中暑和其他夏季急性病、多發病、傳染病的發生。

自夏至後至立秋經歷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階段。 諺曰:“頭伏日頭二伏火, 三伏無處躲”。 炎暑當令, 令人煩躁不安。 但是, 此時“更宜調息淨心, 常如冰雪在心”“不可以熱為熱, 更生熱矣。 ”這就是所謂的心靜自然涼。

現在你知道了吧, 馬上好好學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