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注意啦 夏季也要預防心肌梗死

說到心肌梗死這個醫學名詞, 無疑會讓人嚇一跳, 因為必然會聯想到其中一個“死”字是不是與死亡有關?確實如此。 心肌梗死又稱心肌梗塞, 簡稱“心梗”, 意思就是冠狀動脈全部堵死引起的心臟肌肉壞死。

心臟是人的發動機, 冠狀動脈是給發動機供油的輸油管, 油管堵塞, 發動機馬上熄火, 心臟停跳, 人很快會死亡。

死於心肌梗死的人很多, 其中有些人名大家耳熟能詳。 如2016年10月6日淩晨, 春雨醫生“70後”創始人張銳心肌梗死去世, 享年42歲。 又如2017年2月8日, 途牛旅遊44歲副總李波突發心梗去世;2017年2月11日, 34歲歌手覃楨過勞致心梗去世……

實際上, 很多心肌梗死患者的根源在於冠心病。 而在冠心病中, 有一種類型叫做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因此,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 特別要提防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會有持續較久的胸悶或胸痛症狀, 但是並不一定所有胸悶和胸痛者都患有冠心病, 而心肌梗死患者也並不一定都有胸悶或胸痛症狀, 有些心肌梗死患者發病並沒有疼痛的症狀, 這種心肌梗死臨床上稱為無痛性心梗。 由於無痛性心梗發病前往往沒有明顯徵兆, 不為患者所重視, 也有可能引起誤診, 因此更容易導致猝死。

心肌梗死並非冷天的“專利”

有些人, 特別是冠心病老病號認為, 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 因為冬季氣溫下降,

會導致血管收縮, 血壓升高, 心率加快, 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 一旦斑塊破裂從血管壁脫落, 就會阻塞心臟血管, 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 所以為預防心肌梗死, 人們會注重冬季的預防保健。 而在天氣熱的時候, 人們常常會忽視心肌梗死的發生。 其實心肌梗死並非寒冬的“專利”, 因為在炎熱的夏季, 心肌梗死並不少見, 尤其是在悶熱難當的酷暑, 在醫院急診室裡心肌梗死患者數量會猛增。

那麼, 夏季為什麼心肌梗死也會高發呢?與嚴寒的冬季相反, 炎熱的夏季血管容易擴張, 這是因為高溫環境人體新陳代謝加快, 為了身體散熱, 更多的血液迴圈到體表。 在炎熱的夏季, 氣壓偏低, 天氣悶熱, 空氣中含氧量下降,

從而會使心臟供血、供氧不足而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 另外, 夏季過度勞累、睡眠不足, 也會誘發心肌梗死。

在炎熱的夏季, 我們還應預防一種“吃出來的心梗”。 為了防暑降溫, 讓自己能“涼爽一夏”, 有些人會採用各種防暑降溫的方法, 而“吃”就是用的一種方法, 有的人不時地吃喝冷粥、冷飲、冰西瓜、冰啤酒等等, 這樣的吃法雖然口感是舒適了, 但是弄得不好會殃及心腦, 尤其是對於心腦血管患者來說, 大量攝入冰凍飲食, 有可能遭遇心肌梗死帶來的“滅頂之災”。

食物從食道到胃的過程中, 很可能連累相距較近的心臟。 在炎熱的夏天, 攝入大量冰凍食品, 人體一下子不能適應, 可能導致短時間內心血管遇冷驟然收縮, 使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加劇,

引發血壓波動, 從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意外, 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夏季防心梗之要略

既然夏季也會發生心肌梗死, 那麼應該如何在夏季預防心肌梗死呢?都有什麼辦法呢?

一是科學飲食

在炎熱的夏天, 飲食宜清淡, 切忌油膩或太鹹的食品, 做到戒煙限酒, 因為油膩和重鹽、抽煙、酗酒等都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平時應多攝入蔬菜、水果, 注意補充水分, 以稀釋血液。 切忌攝入太冷的食品, 以免造成嘔吐、腹瀉, 加重胃腸負擔, 誘發心肌梗死。

二是有序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 工作、生活節奏做到張弛結合, 因為充足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 有助於心臟正常工作。 室內空調溫度不要太低, 應保持在26℃左右,

如果是在公共場所室溫太低, 要注意增加衣服, 以免忽冷忽熱血管突然收縮而引起心血管意外事件。

三是適當運動

有規律的運動鍛煉, 可以減慢靜怠時和鍛煉時的心率, 大大減少心臟的工作時間, 增加心臟功能, 保持冠狀動脈血流暢通, 可更好地供給心肌所需要的營養, 可使心臟病的危險率減少。 但是應避免劇烈運動, 因為劇烈運動可引起心率增快, 血壓升高, 心臟負擔過重, 造成原有心肌供血不足加重, 致部分心肌急性壞死。

為了避開炎熱, 夏季人們常選擇晨練,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早晨是誘發心肌梗死的“魔鬼時段”。 在早晨, 受生物鐘效應影響, 大腦思維開始活躍, 交感神經張力增高, 血中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及皮質激素濃度升高,

體內生理代謝增強, 綜合這一系列變化, 使心腦局部血管因收縮而狹窄, 缺血加重, 並促使不穩定的粥樣硬化斑塊損傷或破裂, 造成動脈血栓形成, 使血管堵塞, 容易發生心肌梗死。

四是合理用藥

冠心病患者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患有冠心病者尤其是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應遵醫囑服用藥物。 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後, 很長時間內無心絞痛和任何症狀發作, 就停止服用藥物, 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妥當的。 因為主觀上無心絞痛等任何症狀發生, 並不代表客觀上不存在心肌缺血。 有些患者心肌梗死後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發作的原因, 可能是瘢痕組織破壞了痛覺感受結構或“報警系統缺陷”。 與有症狀者相比,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發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比有症狀性心肌缺血發作更可怕,更危險。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常常因忽視可能發生的後果而釀成心肌梗死或猝死的悲劇。對於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只要有心肌缺血的證據,無論是有症狀還是無症狀,都應該接受藥物治療。

一旦發生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屬應做到兩個“120”:一是立即撥打120;二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是120分鐘。對於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必須在120分鐘以內開通完全閉塞的血管,因此越快送到醫院越好。同時,在救護車到達前患者應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文/鄔時民 與有症狀者相比,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發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比有症狀性心肌缺血發作更可怕,更危險。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常常因忽視可能發生的後果而釀成心肌梗死或猝死的悲劇。對於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只要有心肌缺血的證據,無論是有症狀還是無症狀,都應該接受藥物治療。

一旦發生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屬應做到兩個“120”:一是立即撥打120;二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是120分鐘。對於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必須在120分鐘以內開通完全閉塞的血管,因此越快送到醫院越好。同時,在救護車到達前患者應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文/鄔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