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三伏天灸到底要貼多少次?

如果隨便增加次數、自定時間, 不就成了日常的穴位敷貼了嗎?另外, 天灸到底做多少次才合適?是否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對此, 專家認為, 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於日常穴位敷貼之處, 這種療法一般選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 而因中伏和末伏大多間隔長達20天左右, 為提高保健治療效果, 所以中間會增一次加強灸以鞏固和提高效果。 也就是說, 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藥就夠了, 並無研究證明在此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現象:

天灸時間令人眼花繚亂

“三伏天灸,

以前有中伏加強灸和末伏加強灸, 今年怎麼又冒出個初伏加強灸?”今年的初伏天本該是今天, 往年很多醫院的天灸治療基本是從初伏這一天開始的。 以往, 廣州只有幾間大型中醫院開展天灸治療, 而現在已經是遍地開花, 大小西醫院、私人診所、社區醫院、療養院等都在開展天灸, 治療時間也讓人眼花繚亂。

以今年為例, 有不少細心的街坊發現:早在10天前, 一些醫院就已開始推出伏前灸、預伏灸、初伏加強灸, 每一個伏天都衍生出加強灸, 有的乾脆將治療時間擴展成7月4日至8月22日, 更加寬泛。 對此, 有街坊叫好, 認為時間上更靈活、便利, 但也有街坊感到困惑:如果隨便定時間, 那還能叫“三伏天灸”嗎?

另外, 令不少一直熱捧天灸的老街坊感到無所適從的是,

以往每年只要貼三四次, 但現在一些醫院的預告已增加至五六次, 究竟要接受多少次治療才合適?

提醒:

一般貼四次就夠了

對此, 專家認為, 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於日常穴位敷貼之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 人體腠理疏鬆, 經絡氣血流通, 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 是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其實三伏天貼藥一般在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 ”專家介紹, 而由於中伏和末伏一向時間間隔較長, 一般都在20天左右, 中間增一次加強灸, 有助於提高保健治療的效果。 也就是說,

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藥就夠了, 如果不是因時間趕不上漏了敷貼, 基本無需在初伏或末伏過後特別加強。 目前也無研究證明三伏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越多效果就一定越好。

貼藥前後注意事項:

1.天灸貼藥部位多在頸背部、腹部、腰部, 建議穿寬鬆、深色的衣服, 女士建議不穿連衣裙。

2.天灸藥物為芳香走竄的藥物, 皮膚有色素沉著、潮紅、微癢、燒灼感、疼痛、輕度出水泡等表現屬於正常反應。 如感到灼痛, 可隨時撕除。 去除貼藥後, 如局部出現水泡乃正常現象, 輕者可自抹萬花油;若水泡潰破可自行塗紫藥水, 結痂後待自然去痂, 注意預防感染, 若局部反應嚴重者, 請到醫院處理。 治療當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宜用溫水洗澡。

3.接受治療的當天,

戒食牛肉、燒鵝、鴨、花生等易化膿食物, 避免生冷食物或者進食蝦、蟹。

特殊人群需知:

病患:感冒發燒者、患有惡性腫瘤、皮膚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天灸。

少兒: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貼藥, 孩子肌膚腠理疏鬆更容易吸收, 因此貼藥的時間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 即一般只需貼1/2~1小時即可。

女性:孕婦和正處經期且月經量多者不可進行天灸, 月經量少或處於月經末期的經期女性, 可進行天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