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順應節氣安排飲食起居

編者按:《黃帝內經》載:“腎臟為封藏之本, 精之處也。 ”既藏先天之精, 亦藏後天之精, 具有藏精和主管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功能, 與自然界冬季相應。 冬季自然界陽氣內藏, 天寒地凍, 萬物閉藏, 最利於人體陽氣與腎精的閉藏。 同時冬季戶外寒冷, 人們少動而多食, 人體吸收功能強盛、合成代謝旺盛, 可以很好地涵養陽氣、培補精氣, 因此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人民健康網推出《金台養生園》欄目, 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 今天就與大家聊聊冬季養生的話題。

早臥晚起 適度運動

冬季養生應遵照《黃帝內經》中“早臥晚起,

以待日光”原則。 冬季屬閉藏之季, 要進行運動鍛煉, 但不宜運動過度。 同時運動不宜出汗太過, 以免損傷陽氣, 傷害腎精, 違逆冬“藏”的養生要求。 早臥早睡可保證充足的睡眠, 有利於陽氣的潛藏、腎精的積蓄。 晚起床、遲外出, 以待日光, 則能躲避嚴寒, 避免寒邪挫傷陽氣、損傷腎臟。

去寒就溫 護衛陽氣

寒為冬季主時之氣, 寒邪發病, 除引起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急性發作外, 常可損傷腎中陽氣, 引起關節疼痛痹病、四肢發涼厥病, 出現小便清長、夜尿較多等情況。 冬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 戶外活動時不能衣著過於單薄, 更不宜在戶外逗留過久, 以免寒邪損傷陽氣、傷害腎臟。

飲食宜溫 多苦少鹹

冬季氣候寒冷, 陽氣閉藏, 人體陽氣與腎精亦處於蓄積的時期, 飲食宜溫熱, 應以藏熱量為主。 所以冬季飲食應多選含有優質蛋白質與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 如雞肉、牛肉、羊肉、狗肉、蛋類, 核桃、栗子以及桂圓、紅棗等甘溫食材, 或藥食兩用中藥, 這些都是絕好的冬季應季養生食品。

冬季腎臟當令, 腎氣偏旺, 而腎屬水、味鹹, 心屬火、味苦, 腎強則易於傷心, 因此冬季飲食養生還要“多食苦, 少食咸”, 如堅果炒黃稍焦微微顯苦, 既補腎, 又清火, 最宜冬季食用。

冬季進補 秋冬養陰

冬季或是冬至節氣前後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 冬季進補, 是因冬季是潛藏的時節, 由於氣候寒冷, 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 同時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

故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而且還可把營養成分儲存在體內, 為來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咽唾養生 簡單易行

咽唾養生是中醫傳統的腎虛經絡養生法, 簡而易行, 長期堅持, 可使腎精充沛, 氣足神旺, 容貌不枯, 耳目聰明, 從而達到老而不衰, 延年益壽的養生目的。 介紹幾種常見的咽唾養生法:

舐齶咽唾法:輕輕閉住口唇, 用舌頭舐上齶, 轉圈舐20~40下, 口中即有唾液分泌, 然後慢慢咽下, 每日2~3次。

鼓腮咽唾法:緊閉口唇, 用力向外吹氣, 兩腮便會鼓起, 舌頭在兩腮部來回舐動, 唾液便會很快分泌, 等口中唾液多了便慢慢咽下, 每日2~3次。

叩齒咽唾法:閉住口唇, 上下牙齒輕輕叩打, 叩齒之後, 用舌頭攪動口齒,

一般是圍繞牙齒, 先左後右, 先外後內, 先上後下, 依次輕輕攪動30次, 用力要柔和自然, 然後舌抵上齶部以聚津液, 待唾液增多時再鼓腮含漱10餘次, 最後分3口徐徐咽下, 並以急念送到臍下丹田處為佳。

氣功配合咽唾法:端坐, 排除雜念, 舌抵上齶, 牙關緊閉, 調息入靜之後, 唾液源源而來, 待到唾液滿口時, 低頭緩緩咽下, 並以意念送到臍下丹田處。

藥物養生 視體而定

腎虛體質或亞健康狀態的人群, 可根據具體情況, 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輔以藥物調養:

對於腎陽虛證者, 多有畏寒肢冷、喜暖怕涼、面色發白或發青、大便稀軟、小便清長、夜尿較多以及喜夏惡冬等表現, 可服用單味藥物如鹿茸、海馬、巴戟天、肉蓯蓉、鎖陽等, 中成藥像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對於腎陰虛證者, 常有形體消瘦、手心發熱、喜涼怕熱、大便幹結、小便黃赤或有潮熱盜汗、夜臥不安以及喜冬惡夏等表現, 可服用單味藥物像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黑芝麻等, 中成藥像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 對於腎臟陰陽兩虛者, 表現五心煩熱、盜汗, 或自汗、四肢發涼, 或失眠、多夢等不適, 可服用單味藥物如制首烏、山藥、黑芝麻等, 中成藥像全鹿丸、二仙湯等。 【詳細】

冬季養生不可盲目進補

從秋到冬, 天地之氣的收斂肅殺, 表現為陽氣減弱、陰氣增強的自然氣候變化, 必然會影響到人體。 若不注意養肺、收養神志, 可傷及肺氣, 也會因陽氣不升而發生泄瀉, 傷及腎氣。

保養肺氣首先是躲避寒涼, 預防感冒, 防止風寒之邪侵犯肺氣。

進入冬季, 健康人群可適當補充水分, 增加運動, 根據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鍛煉身體, 提高抗病能力。

在膳食方面, 銀耳、百合、山藥、大棗、蜂蜜等都有潤燥養肺的作用, 可作為輔助食品適當補充;若口幹口渴, 排便不暢, 顏面或背部有痤瘡的年輕人, 可適量飲清茶、秋梨以清肺熱;身體虛弱、患有咳喘病者或老年人, 不妨煎煮梨水, 少量加入生薑、橘皮、浙貝母等, 也可烹煮陳皮鴨湯、米酒、番薯。 【詳細】

冬季是匿藏精氣時節

吃 飲食減鹹增苦, 喝粥巧養脾胃

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教授池曉玲認為,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季節, 此時腎氣當令, 飲食宜減鹹增苦, 可多食牛肉、羊肉、豬瘦肉、雞肉等溫熱鬆軟食物補腎, 同時也食用一些味道偏苦的食物,比如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以養心氣。

為禦寒,吃肉類食物會偏多,常會傷及脾胃,阻礙脾胃的運化功能。因此,在冬季應注意適時添加健脾消滯、促進消化的食品,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池曉玲說,老年及小孩脾胃較弱。此時可適當多喝藥膳粥,如羊肉山藥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

補 食補藥補相結合, 調體質因人而異

俗語雲“冬季進補,開春打虎”。池曉玲說,冬季進補,以食補藥補相結合為宜。可選用牛肉、羊肉、雞肉、狗肉、棗、蓮子、核桃、龍眼、芝麻、木耳、蜂蜜、板栗、枸杞、熟地、黃精、黨參、山藥等食物或藥食兩用食物調配藥膳。重點推薦九大藥膳:枸杞雞肉湯、枸杞糯米粽、山藥黑芝麻糊、糯米紅棗粥、桃仁芝麻糊、銀耳燉冰糖、桂圓蓮子湯、鹿角膠粥。

池曉玲強調,進補需要根據體質進行選擇,比如平素氣虛的患者,可以多吃黨參、淮山、黃芪、黃精等健脾補氣之品,藥膳如黃芪山藥粥、黃芪枸杞烏骨雞等。平素陰虛者,可以多吃枸杞子、女貞子、雪耳等補肝腎、養陰之品,藥膳如銀耳燉冰糖、枸杞茶等。平素血虛者,可以多吃阿膠、大棗、當歸等補血之品,藥膳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等。平素陽虛者,可以多吃羊肉、羊骨、牛肉、杜仲等補肝腎、養陽氣之品,藥膳如淮杞燉羊肉、杜仲牛膝湯等。

湯 潤燥補血健脾,養生湯任你選

(1)養血補虛,滋陰益腎——雙膠燉烏雞湯

中醫認為,花膠味甘、性平,有補虛扶正、養血止血、補腎固精等的食療功效。阿膠自古是我國的滋補上品,且具備性平味甘、補而不偏的性質,其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良好療效,特別適合大家秋冬滋補食用。烏雞是禽類中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卻較低的食品,中醫認為它入肝、腎經且補而不燥。

雙膠燉烏雞湯是入冬後的滋補靚湯,特別適合氣血虧虛體質人士或者體弱多病的街坊。

【材料】花膠50克,阿膠一塊(約33克),烏雞約600克,紅棗5顆,桂圓10克,生薑2片。

【製作】花膠用冷水浸泡軟,置有薑蔥各少許的沸水中汆水片刻,之後洗淨,切成小塊;烏雞宰洗乾淨,去掉雞頭、雞腸肚和雞屁股,斬小塊後汆水備用;紅棗去核。所有材料共入燉盅內,加入清水1500毫升左右(約6碗水分量),加蓋後隔水燉3小時,進飲時方下適量食鹽溫服。這是3-4人分量。

(2)清肺熱、潤燥生津——金銀菜無花果煲鷓鴣湯

金銀菜是指白菜和白菜幹的組合。經過霜打的深秋白菜尤為“甜”、“軟”、“甘”,能生津止渴,清肺胃熱。而白菜幹有通利腸胃、寬胸利膈、清熱除燥的功效。兩者組合能清熱除煩、通利腸胃、養胃生津、利尿通便等。

無花果有健脾、潤腸、利咽、防癌、滋陰等作用。鷓鴣肉質性溫,味甘,在秋冬季平補作用明顯。金銀菜無花果煲鷓鴣湯清補平和,能清肺熱、潤燥生津、益胃和中,可有效減輕入冬之後出現的各種“燥證”,一家老少均可飲用。

【材料】新鮮白菜500克,白菜幹100克,幹品無花果5粒,鷓鴣1只,豬瘦肉150克,瑤柱50克,蜜棗1顆,生薑3片。

【製作】鮮白菜擇洗乾淨;白菜幹浸泡軟後沖洗乾淨,剪段備用;鷓鴣宰洗乾淨後斬大塊飛水;豬瘦肉洗淨後切大塊飛水;瑤柱和無花果稍浸泡,洗淨。除新鮮白菜之外的其餘材料倒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左右(約10碗水分量),武火煮沸後再改文火慢熬1.5小時,之後再把新鮮白菜加進去煲半小時即可。進飲時下鹽溫服。這是3-4人分量。

(3) 止咳順氣、生津潤肺——白蘿蔔芫茜滾鱈魚湯

民俗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要醫生開藥方”的諺語。初冬時的蘿蔔有健胃消食、止咳順氣、生津潤肺的食療功效,立冬節氣之後可以多食用白蘿蔔來預防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系統等疾患。這款靚湯用當造的白蘿蔔、鱈魚配以鮮香的芫茜、健胃驅寒的胡椒粉以及生薑、紹酒等佐料滾湯飲用,湯品香氣四溢,鮮甜甘美,清潤滋補。

【材料】白蘿蔔600克,鱈魚350克,芫茜和蔥2棵,生薑3片,胡椒粉和紹酒各少許。

【製作】白蘿蔔洗淨,削皮後切為薄片;鱈魚片解凍後洗淨;芫茜、蔥洗淨,切段;用生薑片起油鑊,下蘿蔔,炒約3分鐘至出香氣,加入清水1500毫升左右(約6碗水分量),武火滾沸後改中火滾約20分鐘左右,下鱈魚滾至熟,依次加入適量的食鹽、紹酒、生抽、胡椒粉,最後下蔥段、芫茜便可飲用。湯料亦湯亦菜。這是3-4人分量。【詳細】

老年人如何安然過冬天?

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機體組織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年老化,因此適應力減退,抵抗力下降,老年病的發生逐年增加,冬季也是老年病的高發季節,如:腦卒中、骨性關節病、面癱、哮喘、帶狀皰疹、老年風濕關節炎等。本著“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通過針灸、推拿、拔罐、中藥薰蒸等治療措施,來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的功效。對老年人的機體起到治療保健的作用。

中醫在治療上歷來“防”重於“治”,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是科學理念。“未病先防”又稱無病防病,是指在人體未發生疾病前,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體質,頤養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順應節氣安排飲食起居

增強正氣 合理飲食,做到少食多餐,少糖少鹽;飲食合理:分配一天的攝食量;避免勞逸過度,可進行適當藥物預防等方面的調養。

調養精神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情志活動與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密切相關,突然、強烈或反復、持續的精神刺激,可使人體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正氣內虛而發病。經常保持心情愉悅,精神飽滿,疾病就不易發生。

鍛煉身體 中國傳統健身運動中,有導引、五禽戲、氣功、太極等其他武術。如:常打太極拳可以疏通經絡,氣血流暢,激發和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從而使人體能夠抵禦各種疾病。

調節生活 老年人應懂得自然變化規律,順應節氣對飲食、起居應有適當安排。如:在感冒後,宜食熱粥以助於發汗;在高血壓時,服食醋泡花生米有助於降壓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詳細】 同時也食用一些味道偏苦的食物,比如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以養心氣。

為禦寒,吃肉類食物會偏多,常會傷及脾胃,阻礙脾胃的運化功能。因此,在冬季應注意適時添加健脾消滯、促進消化的食品,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池曉玲說,老年及小孩脾胃較弱。此時可適當多喝藥膳粥,如羊肉山藥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

補 食補藥補相結合, 調體質因人而異

俗語雲“冬季進補,開春打虎”。池曉玲說,冬季進補,以食補藥補相結合為宜。可選用牛肉、羊肉、雞肉、狗肉、棗、蓮子、核桃、龍眼、芝麻、木耳、蜂蜜、板栗、枸杞、熟地、黃精、黨參、山藥等食物或藥食兩用食物調配藥膳。重點推薦九大藥膳:枸杞雞肉湯、枸杞糯米粽、山藥黑芝麻糊、糯米紅棗粥、桃仁芝麻糊、銀耳燉冰糖、桂圓蓮子湯、鹿角膠粥。

池曉玲強調,進補需要根據體質進行選擇,比如平素氣虛的患者,可以多吃黨參、淮山、黃芪、黃精等健脾補氣之品,藥膳如黃芪山藥粥、黃芪枸杞烏骨雞等。平素陰虛者,可以多吃枸杞子、女貞子、雪耳等補肝腎、養陰之品,藥膳如銀耳燉冰糖、枸杞茶等。平素血虛者,可以多吃阿膠、大棗、當歸等補血之品,藥膳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等。平素陽虛者,可以多吃羊肉、羊骨、牛肉、杜仲等補肝腎、養陽氣之品,藥膳如淮杞燉羊肉、杜仲牛膝湯等。

湯 潤燥補血健脾,養生湯任你選

(1)養血補虛,滋陰益腎——雙膠燉烏雞湯

中醫認為,花膠味甘、性平,有補虛扶正、養血止血、補腎固精等的食療功效。阿膠自古是我國的滋補上品,且具備性平味甘、補而不偏的性質,其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良好療效,特別適合大家秋冬滋補食用。烏雞是禽類中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卻較低的食品,中醫認為它入肝、腎經且補而不燥。

雙膠燉烏雞湯是入冬後的滋補靚湯,特別適合氣血虧虛體質人士或者體弱多病的街坊。

【材料】花膠50克,阿膠一塊(約33克),烏雞約600克,紅棗5顆,桂圓10克,生薑2片。

【製作】花膠用冷水浸泡軟,置有薑蔥各少許的沸水中汆水片刻,之後洗淨,切成小塊;烏雞宰洗乾淨,去掉雞頭、雞腸肚和雞屁股,斬小塊後汆水備用;紅棗去核。所有材料共入燉盅內,加入清水1500毫升左右(約6碗水分量),加蓋後隔水燉3小時,進飲時方下適量食鹽溫服。這是3-4人分量。

(2)清肺熱、潤燥生津——金銀菜無花果煲鷓鴣湯

金銀菜是指白菜和白菜幹的組合。經過霜打的深秋白菜尤為“甜”、“軟”、“甘”,能生津止渴,清肺胃熱。而白菜幹有通利腸胃、寬胸利膈、清熱除燥的功效。兩者組合能清熱除煩、通利腸胃、養胃生津、利尿通便等。

無花果有健脾、潤腸、利咽、防癌、滋陰等作用。鷓鴣肉質性溫,味甘,在秋冬季平補作用明顯。金銀菜無花果煲鷓鴣湯清補平和,能清肺熱、潤燥生津、益胃和中,可有效減輕入冬之後出現的各種“燥證”,一家老少均可飲用。

【材料】新鮮白菜500克,白菜幹100克,幹品無花果5粒,鷓鴣1只,豬瘦肉150克,瑤柱50克,蜜棗1顆,生薑3片。

【製作】鮮白菜擇洗乾淨;白菜幹浸泡軟後沖洗乾淨,剪段備用;鷓鴣宰洗乾淨後斬大塊飛水;豬瘦肉洗淨後切大塊飛水;瑤柱和無花果稍浸泡,洗淨。除新鮮白菜之外的其餘材料倒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左右(約10碗水分量),武火煮沸後再改文火慢熬1.5小時,之後再把新鮮白菜加進去煲半小時即可。進飲時下鹽溫服。這是3-4人分量。

(3) 止咳順氣、生津潤肺——白蘿蔔芫茜滾鱈魚湯

民俗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要醫生開藥方”的諺語。初冬時的蘿蔔有健胃消食、止咳順氣、生津潤肺的食療功效,立冬節氣之後可以多食用白蘿蔔來預防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系統等疾患。這款靚湯用當造的白蘿蔔、鱈魚配以鮮香的芫茜、健胃驅寒的胡椒粉以及生薑、紹酒等佐料滾湯飲用,湯品香氣四溢,鮮甜甘美,清潤滋補。

【材料】白蘿蔔600克,鱈魚350克,芫茜和蔥2棵,生薑3片,胡椒粉和紹酒各少許。

【製作】白蘿蔔洗淨,削皮後切為薄片;鱈魚片解凍後洗淨;芫茜、蔥洗淨,切段;用生薑片起油鑊,下蘿蔔,炒約3分鐘至出香氣,加入清水1500毫升左右(約6碗水分量),武火滾沸後改中火滾約20分鐘左右,下鱈魚滾至熟,依次加入適量的食鹽、紹酒、生抽、胡椒粉,最後下蔥段、芫茜便可飲用。湯料亦湯亦菜。這是3-4人分量。【詳細】

老年人如何安然過冬天?

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機體組織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年老化,因此適應力減退,抵抗力下降,老年病的發生逐年增加,冬季也是老年病的高發季節,如:腦卒中、骨性關節病、面癱、哮喘、帶狀皰疹、老年風濕關節炎等。本著“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通過針灸、推拿、拔罐、中藥薰蒸等治療措施,來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的功效。對老年人的機體起到治療保健的作用。

中醫在治療上歷來“防”重於“治”,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是科學理念。“未病先防”又稱無病防病,是指在人體未發生疾病前,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體質,頤養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順應節氣安排飲食起居

增強正氣 合理飲食,做到少食多餐,少糖少鹽;飲食合理:分配一天的攝食量;避免勞逸過度,可進行適當藥物預防等方面的調養。

調養精神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情志活動與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密切相關,突然、強烈或反復、持續的精神刺激,可使人體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正氣內虛而發病。經常保持心情愉悅,精神飽滿,疾病就不易發生。

鍛煉身體 中國傳統健身運動中,有導引、五禽戲、氣功、太極等其他武術。如:常打太極拳可以疏通經絡,氣血流暢,激發和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從而使人體能夠抵禦各種疾病。

調節生活 老年人應懂得自然變化規律,順應節氣對飲食、起居應有適當安排。如:在感冒後,宜食熱粥以助於發汗;在高血壓時,服食醋泡花生米有助於降壓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