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運動調控肥胖基因 冬季減肥最好不過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對學校醫療中心重症監護室收治的10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調查時, 意外地發現, 10人中有9人身體肥胖, 其中7人還屬重度肥胖;現已有3人死亡, 其中兩人為重度肥胖者。

為何肥胖者感染甲流後更易死亡?肥胖的危害還有多少我們尚不知曉?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肥胖”在我國也已氾濫起來。 最近發佈的《中國白領健康白皮書》顯示:體重超重者, 在20-30歲中為23.65%;30-40歲中為26.68%!

問題是, 現在很多人還不把“超重”當病!想減肥的人, 還不知調整內分泌才是治病之本;那些因腎虧而內分泌失調的人, 也不知冬季減肥正當時!

壓力會讓人肥胖

李益民主任認為, 在臨床上肥胖症的常見原因多見於兩個方面。

第一, 代謝水準低下, 致使進食量多於消耗熱量, 多餘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於體內。 如果因體脂增加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 或體重指數大於24者稱為肥胖症。

天生的代謝率低, 多吃少動等, 都會造成肥胖。

第二, 激素水準失衡。 內分泌失調, 致使脂代謝紊亂, 造成脂肪過多的堆積。

激素水準失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壓力導致代謝紊亂

這次調查的人群是相當忙碌的白領, 為何肥胖的比率還如此高?壓力, 是個中重要原因。

倫敦大學醫學院持續19年的研究發現:人們的工作壓力和肥胖的可能性成正比。 專家讓參與者定期提交了3次關於工作壓力的調查問卷, 結果發現, 3次問卷都說工作壓力大的人群, 與從未感覺工作壓力大的人群比, 其肥胖發生率要高73%。

還有個調查結果顯示, 過度負債的人更容易肥胖。 美因茨大學研究人員在2006年到2007年間對德國兩個州的900多名過度負債者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現其中25%的人肥胖;而一般人群中, 肥胖者比例只有11%。

為何壓力會引起肥胖?

有個原因是, 人們在巨大壓力下對食物, 特別是對甜食情有獨鍾。

倫敦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小組讓處於壓力下的大老鼠吃下高脂與高糖的食物, 結果發現食物中的“不明成分”,

有抵消壓力激素的作用, 而“不明成分”喜歡在腰部堆積, 增加了肥胖的風險。

再則, 長期的緊張和壓力, 造成交感神經的持續過度興奮, 導致代謝紊亂, 讓人肥胖。

2、 “瘦素抵抗”讓人發胖

調查《白皮書》顯示:近八成白領睡眠不規律, 54.4%每天感覺沒睡夠;32.4%睡眠品質不好。 而專家認為, 睡眠狀態長期不好, 導致內分泌紊亂, 導致肥胖。

睡眠不足, 影響內分泌系統平衡, 導致瘦素和饑餓素分泌紊亂, 讓人不餓時, 也感覺饑餓而想吃東西。

瘦素, 是由脂肪組織分泌的一種激素,它是信使, 將飽食感和脂肪儲備量的資訊傳遞給下丘腦, 下丘腦發出相應的指令, 讓食欲減低或增加,耗能減少與增加,脂肪合成或分解等, 維持著能量的代謝平衡,

體脂的相對恒定。

科學家發現, 人越肥胖, 瘦素水準越高, 原因是內分泌紊亂後發生瘦素抵抗現象, 造成瘦素的脂肪儲存信號不能有效地傳導至神經中樞, 人體因不知道已儲存了多少脂肪, 仍多合成脂肪, 導致脂肪細胞不斷肥大, 肥大的脂肪細胞又產生了很多瘦素, 瘦素抵抗更加厲害, 人就越加肥胖。

肥胖催生多種疾病

1、肥胖是患癌的頭號元兇

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發現, 美國死於癌症的男性和女性病人中, 與肥胖症有關的比例分別為14%和20%。 肥胖有可能取代吸煙成為美國人患癌的頭號元兇。

研究發現, 食道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子宮癌、腎癌和乳腺癌等6種癌症, 均禍起肥胖;另外, 小腸癌、膽囊癌、喉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腦瘤、結締組織腫瘤、淋巴瘤等與肥胖也有一定關係。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也顯示, 未來40年中, 過度肥胖將成為患癌的主要病因。

研究認為, 肥胖對癌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其中體內多餘脂肪對人體激素平衡的影響最為主要, 如脂肪細胞能釋放雌激素, 會增加女性肥胖者患乳腺癌的風險;腹部脂肪細胞能促使人體產生生長激素,這會增加罹患多種癌症的危險等。

2、肥胖會加速大腦退化

科學家還首次發現肥胖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學院的神經學研究小組對94名70多歲的健康老人進行腦部掃描時發現,肥胖者的腦部組織比體重正常者足足少了8%,肥胖者的大腦比一般人早衰16年!而一般超重者的腦部組織也比正常人少4%,早衰8年。體重超出正常範圍越多,腦組織退化越嚴重。

研究者稱,肥胖者比正常者少的那部分大腦組織,主要分佈在大腦額葉和顳葉、前扣帶回、海馬體和基地核等,也就是說:肥胖者大腦萎縮的區域正是阿爾茨海默氏症影響大腦的區域。

法國科學家研究則發現,肥胖會降低智商,讓小腦受脂肪破壞。

法國科學家1964年起,對一萬兩百餘人進行跟蹤,到1994年,有713名患上某類癡呆病症。其中40歲左右患上肥胖症的人,在他們70歲時患上一類癡呆病症的病發率,比中年時體重適宜的同齡人平均要高出74%。

分析其原因,科學家認為,脂肪分泌的激素對小腦細胞有破壞性作用,導致腦功能衰退;此外,科學家在研究中還發現,一種能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會因過飽飲食而增加數萬倍,這是一種能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因而從長遠意義上講,貪吃會使大腦過早衰老。

3、一根藤上的4個苦瓜

科學家現已認識肥胖與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間的關係,是既相對獨立,又具有內在的聯繫,這個內在聯繫就是胰島素抵抗及其所致的糖、脂代謝紊亂,並把它們統稱為“死亡四重奏”。

有位先生中年發胖,但他說,自己血壓並不高,胖點沒關係。但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脂肪細胞能夠產生一些因數,能夠直接刺激人體的腎上腺釋放出醛固酮。由於醛固酮能夠調節人體的血壓水準,這一研究結果說明,肥胖與高血壓之間存在聯繫!

冬季減肥好時機

1、重視預警信號

《白皮書》顯示,白領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的是脂肪肝,20-30歲為11.14%;30-40歲則為31.11%。

專家說,要重視脂肪肝,因為脂肪肝是代謝綜合征的一種表現,甚至是一個重要的預警信號!

肝臟不斷地將進入肝內的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然後很快將新合成的甘油三酯以脂蛋白的形式釋放入血液迴圈,但當肝內合成的甘油三酯超過了肝臟將其轉運出去的力量,或輸出發生障礙,可導致甘油三酯肝內堆積而發生脂肪肝。

此外,肥胖人多有糖耐量減低高胰島素血症,肝臟胰島素的作用下,葡萄糖脂肪酸為原料合成大量的甘油三酯,繼而發生內源性高脂血症脂肪肝。

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發生率高達61%-94%,肝內脂肪的堆積與體重過重成正比。如果你覺得自己還不太胖,但體檢時,卻檢出了脂肪肝,這時你應該注意了,因為這說明你攝入的營養已超標了,讓你肥胖的警報已拉響了!

2、 運動調控基因

科學家發現,雖然遺傳因素是造成人體肥胖的主要原因,但積極運動可有效控制肥胖基因的影響。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芬蘭和丹麥的1000對雙胞胎進行了跟蹤調查,並對其體重、腰圍及脂肪比例等資料進行記錄。結果發現,積極運動可以大大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可有效地控制體重。至於那些本身不具有肥胖基因的人,運動鍛煉同樣重要,不過這樣的人只需相對較小的運動量就可以保持正常體重。

科學家採用ApoE基因缺陷鼠的實驗結果表明:有氧運動訓練使ApoE基因缺陷鼠的肝臟、腎上腺、睾丸、卵巢等組織的高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SR-B1mRNA表達量顯著增加。此試驗說明:運動可調節脂肪代謝和影響脂蛋白的基因表達。

3、辨證調整機體

李益民主任說:同樣是肥胖,但它的病機有截然不同的區別,臨床中必須區分對待。

代謝水準低下者,也就是心脾腎陽虛證的患者,宜溫陽化氣利水消腫及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水準,達到燃燒脂肪的目的。

激素水準失衡,通常是雌性激素水準偏低,多見於中年女性荷爾蒙水準下降以及青春期女性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相當於中醫的腎陰不足證,此時,滋陰補腎,改善雌性激素水準,可達到減肥的目的。

腎主藏精,生髓,充腦。腦力勞動多,精神壓力大,傷及心神,日久必然影響到腎。腎陽不足,代謝水準低下,可致肥胖;腎陰不足,雌激素水準低下,也可導致肥胖。五臟配五季,腎屬冬季,故冬天適宜補腎,從這個角度講,冬季是減肥的最佳時機。

臨床減肥患者有一些誤區:第一,一味節食,身體營養來源不足,很多女孩體重下來了,月經開始不調了。如果是腎陰不足,雌激素水準低下導致的肥胖,如此減肥,體質越虧,只要一停止節食,立刻反彈,產生“越減越胖”的後果;第二,一味的使用瀉下通便藥物,大便次數增加了,但體重並沒有明顯的下降,因為營養隨大便流失,導致腎臟充養不足;第三,片面增加運動量,消耗能量,有時不僅不能使體重下降,反而會更增加體重,因為,運動過量,營養、水分丟失,腎臟充養不足;第四,亂吃減肥藥。減肥藥一般是增加代謝,燃燒脂肪,達到減肥目的的。而新陳代謝加快時,心臟必須加大馬力工作,此時心肌耗氧量大,如果心臟不太健康,可能會造成心肌壞死,發生危險。而且這樣僅通過“增加代謝”來減肥,不解決造成代謝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治標不治本,停藥後,還會反彈。

李主任認為,一定要把肥胖當做一種病來看待,一定要從病因根源上治起。

治療的同時,還要學會“壓力管理”,疏解情緒,保證睡眠,這也是“治病治根”的重要方面呵!

會增加女性肥胖者患乳腺癌的風險;腹部脂肪細胞能促使人體產生生長激素,這會增加罹患多種癌症的危險等。

2、肥胖會加速大腦退化

科學家還首次發現肥胖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學院的神經學研究小組對94名70多歲的健康老人進行腦部掃描時發現,肥胖者的腦部組織比體重正常者足足少了8%,肥胖者的大腦比一般人早衰16年!而一般超重者的腦部組織也比正常人少4%,早衰8年。體重超出正常範圍越多,腦組織退化越嚴重。

研究者稱,肥胖者比正常者少的那部分大腦組織,主要分佈在大腦額葉和顳葉、前扣帶回、海馬體和基地核等,也就是說:肥胖者大腦萎縮的區域正是阿爾茨海默氏症影響大腦的區域。

法國科學家研究則發現,肥胖會降低智商,讓小腦受脂肪破壞。

法國科學家1964年起,對一萬兩百餘人進行跟蹤,到1994年,有713名患上某類癡呆病症。其中40歲左右患上肥胖症的人,在他們70歲時患上一類癡呆病症的病發率,比中年時體重適宜的同齡人平均要高出74%。

分析其原因,科學家認為,脂肪分泌的激素對小腦細胞有破壞性作用,導致腦功能衰退;此外,科學家在研究中還發現,一種能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會因過飽飲食而增加數萬倍,這是一種能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因而從長遠意義上講,貪吃會使大腦過早衰老。

3、一根藤上的4個苦瓜

科學家現已認識肥胖與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間的關係,是既相對獨立,又具有內在的聯繫,這個內在聯繫就是胰島素抵抗及其所致的糖、脂代謝紊亂,並把它們統稱為“死亡四重奏”。

有位先生中年發胖,但他說,自己血壓並不高,胖點沒關係。但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脂肪細胞能夠產生一些因數,能夠直接刺激人體的腎上腺釋放出醛固酮。由於醛固酮能夠調節人體的血壓水準,這一研究結果說明,肥胖與高血壓之間存在聯繫!

冬季減肥好時機

1、重視預警信號

《白皮書》顯示,白領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的是脂肪肝,20-30歲為11.14%;30-40歲則為31.11%。

專家說,要重視脂肪肝,因為脂肪肝是代謝綜合征的一種表現,甚至是一個重要的預警信號!

肝臟不斷地將進入肝內的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然後很快將新合成的甘油三酯以脂蛋白的形式釋放入血液迴圈,但當肝內合成的甘油三酯超過了肝臟將其轉運出去的力量,或輸出發生障礙,可導致甘油三酯肝內堆積而發生脂肪肝。

此外,肥胖人多有糖耐量減低高胰島素血症,肝臟胰島素的作用下,葡萄糖脂肪酸為原料合成大量的甘油三酯,繼而發生內源性高脂血症脂肪肝。

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發生率高達61%-94%,肝內脂肪的堆積與體重過重成正比。如果你覺得自己還不太胖,但體檢時,卻檢出了脂肪肝,這時你應該注意了,因為這說明你攝入的營養已超標了,讓你肥胖的警報已拉響了!

2、 運動調控基因

科學家發現,雖然遺傳因素是造成人體肥胖的主要原因,但積極運動可有效控制肥胖基因的影響。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芬蘭和丹麥的1000對雙胞胎進行了跟蹤調查,並對其體重、腰圍及脂肪比例等資料進行記錄。結果發現,積極運動可以大大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可有效地控制體重。至於那些本身不具有肥胖基因的人,運動鍛煉同樣重要,不過這樣的人只需相對較小的運動量就可以保持正常體重。

科學家採用ApoE基因缺陷鼠的實驗結果表明:有氧運動訓練使ApoE基因缺陷鼠的肝臟、腎上腺、睾丸、卵巢等組織的高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SR-B1mRNA表達量顯著增加。此試驗說明:運動可調節脂肪代謝和影響脂蛋白的基因表達。

3、辨證調整機體

李益民主任說:同樣是肥胖,但它的病機有截然不同的區別,臨床中必須區分對待。

代謝水準低下者,也就是心脾腎陽虛證的患者,宜溫陽化氣利水消腫及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水準,達到燃燒脂肪的目的。

激素水準失衡,通常是雌性激素水準偏低,多見於中年女性荷爾蒙水準下降以及青春期女性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相當於中醫的腎陰不足證,此時,滋陰補腎,改善雌性激素水準,可達到減肥的目的。

腎主藏精,生髓,充腦。腦力勞動多,精神壓力大,傷及心神,日久必然影響到腎。腎陽不足,代謝水準低下,可致肥胖;腎陰不足,雌激素水準低下,也可導致肥胖。五臟配五季,腎屬冬季,故冬天適宜補腎,從這個角度講,冬季是減肥的最佳時機。

臨床減肥患者有一些誤區:第一,一味節食,身體營養來源不足,很多女孩體重下來了,月經開始不調了。如果是腎陰不足,雌激素水準低下導致的肥胖,如此減肥,體質越虧,只要一停止節食,立刻反彈,產生“越減越胖”的後果;第二,一味的使用瀉下通便藥物,大便次數增加了,但體重並沒有明顯的下降,因為營養隨大便流失,導致腎臟充養不足;第三,片面增加運動量,消耗能量,有時不僅不能使體重下降,反而會更增加體重,因為,運動過量,營養、水分丟失,腎臟充養不足;第四,亂吃減肥藥。減肥藥一般是增加代謝,燃燒脂肪,達到減肥目的的。而新陳代謝加快時,心臟必須加大馬力工作,此時心肌耗氧量大,如果心臟不太健康,可能會造成心肌壞死,發生危險。而且這樣僅通過“增加代謝”來減肥,不解決造成代謝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治標不治本,停藥後,還會反彈。

李主任認為,一定要把肥胖當做一種病來看待,一定要從病因根源上治起。

治療的同時,還要學會“壓力管理”,疏解情緒,保證睡眠,這也是“治病治根”的重要方面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