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累了沮喪了別再暴飲暴食 情緒化飲食不利於身心健康

據英國媒體近日報導, 對很多人來說, 食物是解決一切情緒問題的辦法。 累了吃點巧克力;沮喪時吃點蛋糕;鬱悶難過時來塊披薩。 其實這並非人們真的饑餓, 但這種想吃東西的欲望就是難以克服。 很遺憾的是, 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偶爾沉溺於美食並不是種罪過, 但若你經常暴飲暴食, 就是在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這一舉動也並不是改善負面情緒的好辦法, 人們應該正確理性對待負面情緒。 健康與飲食心理學教練梅爾·威爾斯指出, 解決情緒化暴食問題的關鍵是要想想除了食物之外真正的欲望究竟是什麼?

威爾斯指出, 對於有節食習慣的人, 忽視饑餓感, 或分散對饑餓感的注意力, 從而趕走食欲是件明智之舉;但如果人們無法做到這些, 則應該學會接受, 尊重, 並仔細審視自己的感受。 當你做到了這些, 你就不會再是食欲的奴隸, 反而會幫助你、引導你面對真實的自己, 過上一種由目的驅動的生活。

情緒化食欲和真正的饑餓不同。 情緒化食欲是一種突然產生的強烈的立即吃東西的欲望, 會產生恐慌和急迫的情緒。 如果人們能冷靜下來, 10-15分鐘之後這種情緒就會過去, 這時你是在用頭腦而不是胃思考。 真正的饑餓是你的胃經過幾個小時後逐漸產生的感受, 這種感覺不會有急迫感, 也不會讓人恐慌,

你有時間想清楚什麼可以來滿足你的身體需求。 對很多人而言, 當感到孤獨沮喪, 被拒絕或者緊張壓力, 會不自覺地選擇吃東西來對抗這種情緒。

威爾斯承認食物會讓人產生舒適和被愛的感覺, 人們常常用食物來試圖麻痹那些負面情緒, 但這種麻痹只是暫時性的。 何不試試停下來, 認真對待自己的情緒, 誠懇地問問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你究竟想要試圖擺脫什麼情緒?辦法就是停下來, 舒緩呼吸, 問自己:我現在感覺怎麼樣?就這麼簡單, 你需要定義自己的感受, 不是去翻餅乾盒, 而是理性對待自己的情緒。

當然, 下一個要克服的情況就是, 當你已經飽腹, 需要防止將零食或者餐點變成不必要的暴飲暴食。

當自己疲勞或感到壓力時, 最好的辦法是關愛自己的身體----做做瑜伽, 冥想或簡單的深呼吸、散步, 關掉手機或者讀一本書。 偶爾的沉浸在美食中的確無妨, 但不能放縱自己經常性的大吃大喝, 把控住頻率, 不要讓它經常發生即可。

威爾斯說, 學會多多審視和關照自己, 注意自己的情緒, 真正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要向自己的身體發出這樣的信號:我在這裡, 我在聆聽, 我願意配合你。 而不是用過多的食物來掩蓋這些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