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赤小豆煲鯽魚的做法及功效

赤小豆煲鯽魚這道菜相信很多人都吃過, 其主要材料就是赤小豆和鯽魚, 關於赤小豆煲鯽魚的做法其實有很多, 不過基本做法都是差不多的。 關於這道菜的功效相信很多人都不是特別瞭解, 因此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赤小豆煲鯽魚的做法及功效,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哦!

一、赤小豆煲鯽魚的做法

做法一

材料:赤小豆150克、鯽魚300克、薑一塊、料酒15克、鹽5克。

做法:

1、赤小豆沖洗乾淨備用。

2、赤小豆加入湯煲, 倒入1500克水, 浸泡30分鐘。

3、把浸泡好的赤小豆, 連同泡赤小豆的水一起煮沸, 轉文火煲30分鐘, 直到赤小豆酥爛。

4、燒熱鍋子, 加入40克油和一塊薑, 爆香。

5、放入鯽魚, 改中火, 一面煎2分鐘, 同時輕輕晃動鍋子, 這樣魚皮不會粘連到鍋子上。

6、把鯽魚翻另一面, 用同樣的方法, 中火煎2分鐘。 這樣處理過的鯽魚, 煲湯沒有腥味, 而且湯汁的味道會更鮮美。

7、把煎好後的鯽魚, 放入赤小豆湯中,

再次煮到沸。

8、轉文火煲15分鐘, 最後加入鹽調味就即可以吃。

做法二

材料:鯽魚1條(約450g), 紅豆 100g, 大蔥段2段, 老薑片3片, 料酒1湯匙(15ml), 鹽1g。

做法:

1、鯽魚去除內臟、魚鰓和魚鱗, 清洗乾淨, 加入料酒醃制10分鐘。

2、赤小豆淘洗乾淨, 放入煮鍋中, 加入適量涼水,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至七成熟。

3、將清理好的鯽魚放入煮鍋中, 加入大蔥段、老薑片, 大火煮開後, 轉中小火繼續熬煮30分鐘, 加入鹽調味即可。

二、赤小豆煲鯽魚的功效

赤小豆鯽魚湯則具有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的功效, 為時下較合適的湯品, 同時亦適用於濕熱症。

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赤小豆, 其性平, 味甘、酸。 如古代藥書《藥性論》說它能“治水腫皮肌脹滿”、“通氣、健脾胃”。 常用於小便不利、水腫黃疸、頭及瘡瘍腫毒等症的治療。

鯽魚甘鮮美味, 有健脾、補虛的功能。 《本草拾遺》記載它“主虛贏, 熟食之”。 《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溫中下氣, 補不足”。 《滇南本草》認為它有“和五臟, 通血脈”的功用。 兩者合之, 共奏健脾去濕、利尿消腫之效。

以上就是關於赤小豆煲鯽魚的做法及功效的相關介紹, 相信大家看了這些介紹之後, 應該學會了怎麼做赤小豆煲鯽魚, 其實做法都是挺簡單的, 依樣畫葫蘆就行了。 赤小豆煲鯽魚不僅好吃, 功效也是很強大的, 因此, 大家可以嘗試做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