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養生:神奇的藥酒

明代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名著《本草綱目》, 共五十二卷, 萬曆六年(1578年)成書。 該書集明及歷代我國藥物學, 植物學之大成, 廣泛涉及食品學, 營養學, 化學等學科。 該書在收集附方時, 收集了大量前人和當代人的藥酒配方。 卷25酒條下, 設有“附諸藥酒方”的專目, 他本著“輯其簡要者, 以備參考。 藥品多者, 不能盡錄”的原則, 輯藥酒69種。 除此之外, 《本草綱目》 在各藥條目的附方中, 也往往附有藥酒配方, 內容豐富, 據有人統計《本草綱目》中共計藥酒方約為200多種。 這些配方極大多數是便方, 具有用藥少,

簡便易行的特點。

《遵生八箋》是明代高濂所著的養生食療專著, 共十九卷, 約成書于萬曆十九年(1591年)全書40多萬字, 分為八箋, 以卻病延年為中心, 涉及醫藥氣功, 飲饌食療, 文學藝術等。 其中的《飲饌服食箋》共有三卷, 收釀造類內容17條。 釀造類中的碧香酒, 地黃酒, 羊羔酒等, 均為宋代以來的名酒。 其中一些是極有價值的滋補酒。 此外在《遵生八箋》中的《靈秘丹藥箋》中還有30多種藥酒。 《隨息居飲食譜》是清代王孟英所編撰的一部食療名著, 共一卷。 咸豐十一年(1861年)刊行。 書中的燒酒條下附有7種保健藥酒的配方, 制法和療效。 這些藥酒大多以燒酒為酒基。 與明代以前的藥酒以黃酒為酒基有明顯的區別。 以燒酒為酒基, 可增加藥中有效成分的溶解。

這是近現代以來, 藥酒及滋補酒類製造上的一大特點。

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濟方》, 方賢的《奇效良方》, 王肯堂的《證治準繩》等著作中輯錄了大量前人的藥酒配方。 明清時期也是藥酒新配方不斷湧現的時期。 明代吳旻的《扶壽精方》, 龔庭賢的《萬病回春, 《壽世保元》, 清代孫偉的《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陶承熹的《惠直堂經驗方》, 項友清的《同壽錄》, 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都記載著不少時清時期出現的新方。 這些新方有兩個值得提出的特點:一是補益性藥酒顯著增多。 明代《扶壽精方》藥酒門載藥酒方9首, 方雖不多, 但集方極精, 其中有著名的“延齡聚寶酒”, 史國公藥酒等。

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兩書中, 記載藥酒近40種, 補益為主的藥酒佔有顯著地位,

象“八珍酒”, 扶衰仙鳳酒, 長生固本酒, 延壽酒, 延壽甕頭春酒, 長春酒, 紅顏酒等都是配伍較好的補益性藥酒, 有較大的影響。 吳, 龔二氏輯錄的藥酒方, 對於明清時期的補益性藥酒的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前面所列的清代書目中, 也記載著數目可觀的補益性酒, 其中的歸圓菊酒, 延壽獲嗣酒, 參茸酒, 養神酒, 健步酒等都是較好的補益性藥酒。 與明清以前的藥酒相比, 這一時期可說是補益藥酒繁榮的時期。 二是慎用性熱燥熱之藥。 唐宋時期的藥酒, 常用一些溫熱燥烈的藥物, 象烏頭, 附子, 肉桂, 乾薑等。 這樣的藥物如果濫用, 往往會傷及陰血。

金元時期我國醫學界學術爭鳴十分活躍, 濫用溫燥藥的風氣受到許多著名醫家的批評。

這對明清時期的醫學有深刻的影響。 故明清的很多藥酒配方採用平和的藥物以及補甸養陰藥物組成, 這樣就可以適用於不同病情和機體狀況, 使藥酒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用。

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方論專書, 作者著重研究用藥組方的規律, 結合優秀方劑, 從理論上闡述用藥道理和配伍規律, 象明代吳昆的《醫方考》, 清代汪昂的《醫方集解》。 這此專著闡述配方時也涉及到藥酒。 《醫方考》一書中就論述了七種藥酒配方的組方用藥的道理和主治功效, 基中包括虎骨酒, 史國公酒, 枸杞酒, 紅花酒, 豬膏酒等。 這對於促進藥酒配方的研究, 指導正確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時期的藥酒在配製方法上,

突出表現了在熱浸法的普遍使用上。 適當提高浸漬溫度可使植物性藥材組織軟化, 膨脹, 增加浸出過程中的溶解和擴散速度, 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浸出, 而且還可以破壞藥材中的一些酶類物質, 增強藥酒的穩定性, 因此採用熱浸法對於許多藥物來說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 是一種科學方法。

中醫藥酒自製

藥酒在中藥方劑學上被稱為酒劑, 一般是把可入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按一定比例浸泡在白酒、黃酒或葡萄酒中, 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溶解於酒中, 因為酒有通血脈、行藥力、溫腸胃、禦風寒等作用, 所以酒和藥配伍可增強藥力, 既可防病, 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

製作藥酒是有講究的, 應選50-60度的優質白酒,

酒精濃度太低太高均不利於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對不善飲酒者也可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為基質酒, 但浸泡時間可適當延長。 藥酒最好貯存在細口長頸的玻璃瓶或其他可密封的容器中, 放置在陰涼處, 室溫以10℃-25℃為宜。

藥酒有很多優點, 如吸收迅速、劑量易掌握、易保存等, 但服用時應注意:

1. 自製藥酒(治病或滋補)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人體質進行, 不宜過量;

2. 婦女妊娠期、哺乳期不宜飲用;

3. 老年人因新陳代謝較緩慢, 用量應減少, 兒童不宜飲用;

4. 遇感冒、發熱、嘔吐、腹瀉時不宜飲用滋補類藥酒;

5. 肝病、消化系統潰瘍、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癲癇、心功能不全、浸潤性肺結核等病患者不宜飲藥酒;

6. 育齡夫婦忌飲酒過量;

7. 骨折後忌飲酒過量;

8. 對酒過敏者或皮膚病患者也要禁用或慎用藥酒;

9. 飯前服用,以溫飲為佳;

10. 對於治療性藥酒,應病癒即止,不宜長久服用。

以花入酒對養生有一定療效,這是因為入藥的花在理氣、活血方面的作用較突出,給大家介紹幾種以花入酒、自製藥酒的配方:

明目杞菊酒:枸杞子60克,菊花12克,白酒1200毫升。將以上2味去雜質,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天后去渣,即可。可滋補肝腎、明目,適用於目眩、目昏、多淚等。日服2次,每次10-15毫升。

菊花清明酒:菊花(去蒂)20克,枸杞子20克,當歸9克,熟地黃9克,白酒1000毫升。將以上4味洗淨,晾乾,放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可。可清腦明目,適用於肝脈失養所致的頭暈目眩、疲憊、多夢等。日服2次,每次10-15毫升。

金銀花酒:金銀花50克,甘草10克,黃酒150毫升。將以上兩味洗淨,加水600毫升,煎成150毫升,再加入黃酒,略煎即可。可清熱解毒,適用於瘡腫、肺癰、腸癰等。日服1劑,分3次服完。

白菊花酒:白菊花150克,白酒1500毫升。將白菊花放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可。可清肝明目、疏風解毒,適用於頭痛日久不愈,時發時止,且視物昏花、頭髮幹落、心胸煩悶等。日服2次,每次15-20毫升。

7. 骨折後忌飲酒過量;

8. 對酒過敏者或皮膚病患者也要禁用或慎用藥酒;

9. 飯前服用,以溫飲為佳;

10. 對於治療性藥酒,應病癒即止,不宜長久服用。

以花入酒對養生有一定療效,這是因為入藥的花在理氣、活血方面的作用較突出,給大家介紹幾種以花入酒、自製藥酒的配方:

明目杞菊酒:枸杞子60克,菊花12克,白酒1200毫升。將以上2味去雜質,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天后去渣,即可。可滋補肝腎、明目,適用於目眩、目昏、多淚等。日服2次,每次10-15毫升。

菊花清明酒:菊花(去蒂)20克,枸杞子20克,當歸9克,熟地黃9克,白酒1000毫升。將以上4味洗淨,晾乾,放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可。可清腦明目,適用於肝脈失養所致的頭暈目眩、疲憊、多夢等。日服2次,每次10-15毫升。

金銀花酒:金銀花50克,甘草10克,黃酒150毫升。將以上兩味洗淨,加水600毫升,煎成150毫升,再加入黃酒,略煎即可。可清熱解毒,適用於瘡腫、肺癰、腸癰等。日服1劑,分3次服完。

白菊花酒:白菊花150克,白酒1500毫升。將白菊花放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可。可清肝明目、疏風解毒,適用於頭痛日久不愈,時發時止,且視物昏花、頭髮幹落、心胸煩悶等。日服2次,每次15-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