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鹽吃多了傷全身!很多人超量好幾倍還不知道

鹽吃多了, 容易誘發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骨質疏鬆和胃癌。

2012 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 我國每人每天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 10.5 克。

儘管這個資料比 2002 年時的平均 12 克, 下降了 1.5 克, 但仍然遠遠高於中國膳食指南建議的 6 克攝入量限量。

而美國新版膳食指南的用鹽推薦量, 只有 3.8 克。

這還只是平均數而已。 口味稍微重點的朋友, 每天吃鹽量整整超了好幾倍, 還不知不覺呢。

今天我們請來了營養專家范志紅老師, 她會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測試, 教你少吃鹽。

8 個小問題, 就能測出有沒有吃鹽過量的風險(基礎分為 8 分)。

喜歡吃帶鹹味的主食?

鹹味主食:如各種餅、花卷、拉麵、速食麵、小面、炒餅、炒飯、以及皮蛋瘦肉粥、魚片粥等。

喜歡吃, 扣 1 分

不愛吃, 不扣分

主食加工品中往往含不少鹽, 除了防腐和調味作用外, 還能讓一些麵食更「筋道」, 更有嚼勁。

2013 年之後, 我國已經強制實施食品營養標籤法規, 每個產品包裝上都有營養成分表, 其中都要求注明鈉的含量。

在購買加工主食品時, 最好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 看看同樣重量時鈉含量的差別, 建議選那些既好吃含鈉量又比較低的產品。

喜歡吃加工肉製品?

加工肉:如鹹肉、火腿、培根、香腸、灌腸等。

喜歡吃, 扣 1 分

不愛吃, 不扣分

在加工肉製品中加鹽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一是防腐, 因為高鹽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 二是改善品質, 鹽有助於提高肉製品的保水能力。

但這些產品的鹽含量真的非常高, 如果每月吃兩三次是可以的, 但不建議經常吃。

喜歡吃「高鹽值」零食?

「高鹽值」零食:比如薯片、鍋巴、話梅、蜜餞、甘草杏、魚片幹、魷魚絲、肉鬆、牛肉幹、調味堅果, 以及豆腐乾、辣條、麻辣豆腐等鹹味零食。

喜歡吃, 扣 1 分

不愛吃, 不扣分

這些食品中往往要添加食鹽用來調味或防腐, 是零食中的「含鹽大戶」。

比如甘草杏的鹽含量高達 6.54 克 / 100 克, 只要吃一袋, 一天的鹽都夠了。

喜歡加下飯菜或調料?

吃飯時已經有加鹽的菜, 還喜歡用各種香辣醬等鹹鮮味調味料配著吃「提味」, 或者加點榨菜、醃菜、醬菜、醬豆腐等鹹味小菜。

喜歡, 扣 1 分

無愛, 不扣分

這些鹹味小菜和調味料中都含有不少鹽, 比如各種佐餐調味醬中的鹽含量高達 5%~8%。

此外, 豆豉、蠔油、海鮮汁、蝦皮、海米等配料, 也都含不少鹽。

假如菜肴當中使用這些調味料或配菜, 就要相應減少食鹽的量, 甚至不放鹽。

愛吃甜鹹口味的菜?

甜鹹口味的菜:比如糖醋裡脊、京醬肉絲、魚頭泡餅等味道特別濃厚的菜肴, 以及加糖的紅燒肉、侉燉魚等。

喜歡吃, 扣 1 分

不愛吃, 不扣分

在食物的調味當中, 鹽和糖之間有奇妙的相互作用——菜裡放點糖, 就能掩蓋鹹味。

問題在於, 「感覺不怎麼鹹」會讓人不知不覺吃進去更多鹽。

此外, 甜飲料、冷飲、甜點等甜味加工食品中往往也含有少量的鹽, 應該儘量少喝。

喜歡喝咸湯,

一次好幾碗?

咸湯:就是有鹹味的湯。

喜歡喝, 扣 1 分

不愛喝, 不扣分

大多數餐館的湯, 含鹽量在 0.5%~1.0% 之間。

如果每餐多喝一碗湯(約 200 毫升), 按較低含鹽量 0.5% 計算, 每日喝 2 碗湯, 就等於多吃了 2 克鹽(一天推薦攝入量的 1/3)。

建議在外吃飯時儘量少喝湯, 直接喝白水或茶, 自己熬湯時少放鹽。

經常吃外賣?

經常吃, 扣 1 分

不常吃, 不扣分

吃外賣食物或在飯館吃飯時, 大家往往感覺味道很「足」, 比家裡的飯菜過癮。

不說大家也知道, 因為菜裡放的鹽和增味劑(味精、雞精、酵母水解物等)多。

關鍵是, 雞精、味精裡也有鈉, 就導致吃下去的鈉(鹽)非常多。

吃火鍋、飯卷、蘸醬菜時

喜歡加很多蘸料?

是, 扣 1 分

否, 不扣分

雖然火鍋、飯卷、蘸醬菜等食物本身含鹽量很低, 但蘸料往往都是高鹽食物,

吃多了必然會導致鹽攝入量超標。

建議蘸料儘量少加一點, 吃的速度慢一點。

不妨在蘸料裡多放些醋, 或是少量放些芥末、鮮辣椒等, 用它們的刺激性風味來替代鹽對味蕾的刺激, 讓不那麼鹹的菜也顯得比較好吃一些。

怎麼樣, 最後得分是多少?其實, 每扣 1 分, 日常吃鹽過量的風險就大了一點。

為了以後有機會吃更多美食, 那些文中提到過的食物, 還是少吃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