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24節氣之立春有哪些習俗

立春日“咬春”是中國特有風俗

“立春”, 這一天, 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薑、蔥、面餅, 稱為“咬春”。 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

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 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 既為防病,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 食蘆、春餅、生菜, 號‘菜盤’。 ”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

所謂春餅, 又叫荷葉餅, 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 中間抹油, 拼成薄餅, 烙熟後可揭成兩張, 用來卷菜吃。

立春這一日, 我國民間的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蔔。 因為蘿蔔味辣,

取古人“咬得草根斷, 則百事可做”之意。 在老北京, 這一日從一大清早, 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裡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民俗專家表示, 一個咬字, 是心情, 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風俗。

“立春”喝春酒吃春餅打春牛

“立春”是24節氣之首, 這時氣溫開始回升, 多風, 民謠說“春天鵝毛起”, 象徵春天開始了。

立春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在每年的2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開始。 《曆書》中說:“大寒後十五日, 鬥指東北, 維為立春, 時春氣始至, 四時之卒始, 故名立春也。 ”

立春又叫“打春”, 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 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 農諺更有“寧舍一錠金,

不舍一年春”、“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 “立”有開始之意, 立春即為春季伊始, “陽和起蟄, 品物皆春”, 表示天氣回暖, 萬物更新。

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律回歲晚冰霜少, 春到人間草木知”, 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時節的自然景象。 時至立春, 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 太陽也暖和多了, 氣溫、日照、降水趨於上升或增多。

立春這天, 民俗信仰祭祀芒神, 即勾芒, 它是東方之神, 春天之神, 草木之神, 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和萬物的滋長。 這種祭祀行為的目的, 是為了祈求農業的豐收。

天文專家表示, 我國民間百姓在立春之日有喝春酒、打春牛、貼春帖、吃春餅等美好習俗。

立春“鞭牛”體現期盼五穀豐登

據專家介紹, 立春這天, 民俗信仰祭祀芒神,

即勾芒, 它是東方之神, 春天之神, 草木之神, 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和萬物的滋長。 這種祭祀行為的目的, 是為了祈求農業的豐收。 新華社發

有關專家介紹說, 立春之日民間有“鞭春”“打春”的習俗, 就是鞭打春牛, 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

打春的風俗, 最早來自皇宮。 傳說立春這一天, 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 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 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 《京都風俗志》一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 西設春牛。 ”禮畢散場之後, “眾役打焚, 故謂之‘打春’。 ”那時, 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 視之為吉祥的象徵。

立春這一日, 老北京的廟會裡, 一般都會在賣皇曆的同時連帶著賣春牛圖,

春牛圖上前面牽牛的那個男子, 畫的就是芒神。 一般人家, 會把春牛圖請回家, 和那些拿回家裡的春牛的碎片的意義是一樣的, 自己對自己祈禱, 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

現在, 城裡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 一些農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 立春前, 用泥塑一牛, 稱為春牛。 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 舊說可以不患疾病, 今已成為娛樂。

立春日, 通常村裡會推選一位老者, 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 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 然後眾村民將泥牛打爛, 分土而回, 灑在各自的農田, 為的是求當年能有好收成。 有些地方還會把春牛肚子裡塞上五穀, 當春牛被打爛時, 五穀便流了出來。 拾起穀粒放回自家的倉中,

預示倉滿糧足。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由於是春天的開始, 我國民間都把立春作為節日來過, 稱為立春節, 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 專家介紹說, 立春日迎春, 是在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 歷史悠久, 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出現。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 祈求豐收。 回來之後, 要賞賜群臣, 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 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最初的活動很隆重。 文獻中有很明確地記載:立春前三日, 天子開始齋戒, 到了立春日, 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 到東方八裡之郊迎春, 祈求豐收。

那麼為什麼要在東郊迎春呢?因為當時祭祀的勾芒是主管農時的,

稱芒神, 傳說他居住在東方, 所以就將祭祀的活動定在了東方。 後來, 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

到了清代, 迎春儀式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 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 順天府官員, 在東直門外一裡春場迎春。 立春日, 禮部呈進春山寶座, 順天府呈進春牛圖, 禮畢回署, 引春牛而擊之, 曰打春。 ”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 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 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 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當受重視的。

專家表示, 現今立春日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 但立春這天寄託著人們的希望, 所以各地仍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迎接立春, 比如掛風車、鞭打泥制春牛、踏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