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到有三防

防濫補:中醫有“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現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 但注意不可亂補, 不要無病進補和不分虛實濫補。 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 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 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 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 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 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 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 則功效更佳。

防秋瓜:民諺“秋瓜壞肚”, 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 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 勢必更助濕邪, 損傷脾陽, 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 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因此, 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 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防秋燥:儘管秋燥對人體影響涉及方方面面, 但防治之法也頗多。 正所謂: “木之為舟, 無水不行;治燥之法, 以潤為貴。 ”秋日飲食要注意滋養津液, 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 並選能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 如秋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 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 因為此類食品易生燥化熱, 多食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