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科普】堅持鍛煉,遠離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 是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症,

以肩關節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和肌肉萎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它的臨床表現為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病程一般在1年以內, 較長者可達到1-2年。 中醫認為本病由肩部感受風寒所致, 又因患病後胸肩關節僵硬, 活動受限, 好像凍結了一樣, 所以稱“凍結肩”、“肩凝症”。 肩周炎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 所以又被稱為“五十肩”。

患者在治療期間, 需配合適當的肩部自我鍛煉, 以加強療效。 肩周炎患者進行自我鍛煉的方法如下:

1、自我推拿法:以健側手掌指揉按大椎、肩井、合穀等穴位, 並以擦法作用於上肢內、外側, 上下、內外往返操作3-5遍。 配合肩關節前、後搖轉各10-20次。

2、手指爬牆:患者面朝牆站立。 雙足尖距牆約1腳, 患側手指摸觸牆壁, 逐漸向上爬移, 直至不能耐受疼痛時再將手指慢慢下移至原位。 反復做20次, 並每天記錄逐漸爬移的高度, 每日鍛煉1-3次。

3、甩手法:兩足分開站立, 兩手臂伸直, 同時作前、後來回擺動, 並逐漸增大擺動幅度。 每次可做30-60次, 每天1-3次。

4、雙臂展翅:兩手十指交叉, 放於頭後枕頸部, 兩肘關節屈曲先做內收, 後做外展、挺胸, 以擴大兩肩關節活動範圍。 反復活動20-30次, 每日做1-3遍。

5、劃圓圈:患側手臂自然伸直, 由前向後做圓圈式劃弧運動5-10次, 再做反方向劃弧運動5-10次。 運動幅度由小到大, 由慢到快, 直至達到最大範圍。

此外, 肩周炎是可以預防的。 老年人一般缺乏活動, 上肢與肩部周圍組織的血液迴圈較差。 因此, 肩關節的關節囊、肌腱容易變性、鈣化, 發生炎症。 如果老年人平時注意運動, 鍛煉上肢及肩部, 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肩周炎的發生:

1.注意防寒保暖:由於自然界的氣候變化,

寒冷濕氣不斷侵襲機體, 可使肌肉組織和小血管收縮, 肌肉較長時間的收縮, 使肌肉組織受刺激而發生痙攣, 久則引起肌細胞的纖維樣變性, 肌肉收縮功能障礙而引發各種症狀。

2.糾正不良姿勢:對於經常伏案、雙肩經常處於外展工作的人, 應注意調整姿勢, 避免長期的不良姿勢造成慢性勞損和積累性損傷。

3.注意相關疾病:注意容易引起繼發性肩周炎的相關疾病, 如糖尿病、頸椎病、肩部和上肢損傷、胸部外科手術以及神經系統疾病, 應開展肩關節的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 以保持肩關節的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