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真假牛肉如何辨別

“染色饅頭”事件後緊接著是“豬肉變牛肉”事件, 觀察公眾對幾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應對, 能發現大眾心態正經歷從憤怒到無奈的微妙過渡。

據報導, 牛肉膏是一種添加劑, 是食用香精的一種, 主要成分是新鮮肉類、各種氨基酸、味精、水解蛋白等。

通常而言, 一瓶一斤裝的牛肉膏可以讓50斤豬肉變成牛肉。 如果一次醃制50斤豬肉來冒充牛肉, 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一些糧油食品批發市場, 發現牛肉膏等食品添加劑在廣州也有得賣。 但賣牛肉膏的香料店老闆稱, 這些食品添加劑一般用來增加味道,

沒有聽說用來將豬肉加工成牛肉。

購買者大多是小餐館

據一些店鋪的老闆說, 購買牛肉膏等香精的大多數是小餐館的老闆。 “一般家庭不會有人買的, 現在市民都很注重健康, 很多人煮菜連味精都不放了, 根本不會買這些香精來用。 ”

一般都是牛肉抹牛肉膏, 排骨抹排骨膏, 增加味道, 在廣州沒聽說過有店家用牛肉膏把豬肉偽裝成牛肉。

“牛肉膏只能帶來牛肉的味道, 不可能把其他肉類變成牛肉, 不同動物的肉的組織有著本質的區別, 吃起來口感也不一樣”。

過量食用牛肉膏或會致癌

食用香精、I+G等添加劑都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品種, 但有限量使用要求。 如I+G的用量約為2%~5%, 水解蛋白每日限量為50至l00g。

但記者發現, 這些具體含量在牛肉膏罐身上並沒有體現,

而且上面還強調可根據當地口味, 用量不限, 這或會導致添加劑過量使用。 專家指出, 食品添加劑在一定安全劑量內食用, 並無危害, 但若違規超量和長期食用, 則對人體有危害, 甚至可能致癌。

健康小貼士:真假牛肉如何辨別

對於市場上銷售的豬肉和牛肉, 消費者可從色澤、氣味、彈性等多個方面進行初步鑒別。 牛肉脂肪呈白色或乳黃色, 比豬肉的脂肪明顯要少, 豬肉有種特有的甜味, 而牛羊肉氣味較腥。 一般來說, 牛肉的纖維長度較長, 肉質結構粗並緊湊;而豬肉的纖維長度較短, 肉質結構細並鬆散;食用牛肉時感到肉老, 食用豬肉時感到肉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