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春季風熱易發防著涼上火 飲食宜清淡情緒宜平和

春季是多種傳染病高發的季節,隨著溫度的上升,也最適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長、繁殖、傳播,春季疾病防範怎樣破解成為了網友關注春季養生的焦點話題。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姜良鐸對中新網健康頻道表示,春季風熱易發,防治風熱的辦法一是不要著風,二是不要上火。同時,春季養生重在護肝,飲食宜清淡可口,並保持情緒平和。

春季防風熱:一不“著風” 二不上火

關於春天,老話說:“百草回生,百病易發”,春天容易引發久治不愈的痼疾,例如過敏性鼻炎、偏頭痛、高血壓、氣喘、關節炎、腎炎、春季皮炎等。薑良鐸總結:“春天的時候天氣逐漸溫和,各種風熱病症發病率較高,防治風熱的辦法一是不要著風,二是不要上火。所謂‘春捂’,是指天氣變暖後解衣服不可解得太快,春季早晚溫差、室內外溫差大,衣服一脫風吹來了就著涼了,春天要‘解’但要‘慢’。”

此外,薑良鐸稱,“防風熱還要注意防內火,內火重則容易發病。要做到情緒舒暢、大便通暢,內火大的人應該吃一點清熱降火的藥,同時多吃蔬菜、水果,維持腸道通暢的狀態。”

由於春天風熱易發,人的津液、水分損傷比較重,所以要注意多喝水,“補充水分,實際上最好的是綠豆水、清清的米湯之類,清火降火效果好。”

春季患流感吃藥無好轉 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流行性感冒很容易在此時發病,其傳染性較強,薑良鐸介紹,“發燒、咳嗽、多痰、嗓子疼,這些都是流感的普遍臨床症狀,但流感的分類很多,每一種都有它的特點,所以治療上醫生還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作為大眾防護的話,需注意不要著涼,把自身原有的基礎病防護好,抵抗力調好,還可以用中藥來進行防治。”

薑良鐸表示,有效的放流感方法是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可能帶有病毒,尤其流感一類的傳染性疾病,很多是群體的影響。“我建議大家儘量少到人過分集中的地方,人過分集中,而空氣又不流通,那是最糟糕的”。

薑良鐸表示,“當流感演化為肺炎、氣喘、胸疼時,病情就比較嚴重了,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一開始出現比較輕微的流感症狀,可以自己弄一點中成藥吃,但一兩天后仍然沒有好轉就要趕緊上醫院。同時,有支氣管擴張、心臟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腦梗、心梗這些繼往病史的患者,對流感要更加注意。”

春季護肝:飲食宜清淡可口 保持情緒平和

為什麼會春天發生這種消化道容易出毛病?薑良鐸表示,春天人的陽氣生髮,肝氣比較旺,肝氣旺的時候就容易出現肝脾不合的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容易出現反酸。所以春季飲食調養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應選擇一些養肝、疏肝、健脾、理氣的食物和藥材,飲食過酸、過辣、過甜都不好。

他認為,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掌握尺度,“一般認為酸是主肝的,增酸護肝,但有人擔心吃酸東西多了,反而對脾不好。對於這一點,並不是說平常不能吃酸的東西,吃的時候注意不要過度就行。”

此外,他表示,春天有些人的脾氣比較急暴,身體也容易出毛病,“當然這也不只是春天,夏天、冬天也有可能,只是春天比較明顯一些。 ”他建議春天尤其要注意保持情緒平和,注意自我情緒的調節。

泡茶方緩解咽喉不適:菊花+白茅根+蘆根

春季是多種傳染病高發的季節,隨著溫度的上升,也最適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長、繁殖、傳播。薑良鐸表示,“呼吸道疾病分幾種類型,需注意不要著涼,同時儘量減少霧霾的吸收。如果嗓子幹、癢,可以多吃些潤肺、清熱、生津的食物緩解不良症狀同時增強免疫力,如百合、山藥、藕根、荸薺、杏仁,梨等等。另外肺虛的人,可以適當用黨參、黃芪煮水喝。

薑良鐸推薦了一個比較合適泡茶的方子:把菊花、白茅根和蘆根一樣抓一些泡起來喝水,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增減用量。

薑良鐸還表示,“霧霾天氣時,有害氣體除了進入肺部,也會進入胃部,因為胃也是和外界連通的,有害氣體對消化系統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雖然沒有對呼吸系統那麼明顯。多喝一些上述方子泡的茶,口幹、口渴的症狀能夠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