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季節交替明星護喉有絕招

又到初夏時分———起伏的溫差、潮濕的天氣, 這些都讓稍不小心就被嗓子疼痛、沙啞“纏”上。 愛嗓護嗓於是成為了換季時節的主旋律。

平時用嗓子吃飯的職業者如老師、播音員, 護嗓行動自不必說, 忙著天南海北到處開演唱會的明星們也各有各招。 今天我們不妨先來八卦下明星們的護嗓秘方。

明星的護嗓秘方

聲帶是歌星的本錢, 稍有損傷, 影響重大, 當然不得不重視, 不少港臺歌星都各自有一套“護嗓秘方”。

譚詠麟平日任何食品也照吃, 但在演唱會期間, 為保持一定水準, 在演出前4小時會口含一片紅參, 每日如此, 直至演唱會結束;要是期間發覺喉嚨不妥, 會買一些參葉煲水, 用來兌蜜糖喝, 用以潤喉, 嗓音就特別亮。

梅豔芳說她平日不會特別護理喉嚨, 只是在演唱之前才會做做工夫, 她的方法是“在喉嚨噴蒸氣、食清音丸。 與阿梅相反, 林憶蓮較注重平日的保養:“我的護嗓之道非常簡單,

平日不吃煎炸、油膩的食物, 少喝酸的飲料, 多休息睡眠, 在演出前絕不吃熱的食物。 ”

羅文的要訣是:“吃大量的水果, 任何水果都可以, 還有早上一大杯維他命C。 還有吃燕窩, 但我也不是常吃。 ”羅文的“不常”, 是“每星期兩次, 而且要長期吃才有用。 羅文說他從未有過失聲, 只是中間有喉沙的毛病, 有一次演唱會, 便出現過這情況, 但影響不大, 因此他戒吃辣, 但他說:“煙嘛, 就戒不得了。 ”

鐘鎮濤說他平日最多是飲花旗參茶:“每逢演唱會一定有很多人拿不同的飲品給我喝, 不知哪一種有效, 終於什麼也不喝, 只喝清水。 平日的食物則減少油膩、甜食, 儘量清淡。 ”他還有一個古怪的中藥秘方, 是從前的大老倌流傳下來的:“如果很久沒唱歌,

以蛤蚧、藿山、百合煲水, 很快可以開聲。 最初我不敢喝, 但發覺真的有效, 不過只是很重要的演出時才用。 ”阿B說這條秘方味道甚怪, 他喝時得掩鼻一口灌下。

張學友並沒有特別護嗓秘方, 反之更不會特別保養, 煎炸、油膩、辛辣食品照吃如故, 他的道理是:“平日不要特別護聲, 以免寵壞。 ”遇上喉嚨不適, 他便喝上一杯蜜糖水。 張學友平時特別喜歡吃蘋果, 他表示, 多吃蘋果可以增強抵抗力, 預防感冒, 進而也讓自己的聲帶不會因感冒受影響, 效益良多。 遇上演唱會, 他一天喝三瓶水, 演出前則不沾糖水, 否則一唱歌就起痰。

范曉萱常以水果代茶, 尤以西瓜為嗜好, 故而嗓音特別潤。

而同樣對水果有偏好的蘇有朋,

雖然不像張學友只對蘋果情有獨鍾, 可是他每天一定要吃到水果, 特別是他喜歡吃麻辣火鍋, 所以蘇有朋每回吃完麻辣火鍋之後會立刻吞服枇杷膏, 然後再吃下不少寒性水果和水梨、柳丁來達到“平衡”作用。 不過同屬“麻辣族”的郭富城則早練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好功夫, 據他身邊的朋友表示, 郭富城很少會因吃了麻辣火鍋而特別去做什麼“補救”工作。 郭富城自言聲底不算厚:“拍電影問題不大, 但電視要大聲說話, 不護理會影響唱歌演出。 平日大多是飲蜜糖水, 臨唱歌時則喝清水。 ”

台語歌手陳盈潔說:“我抽空煙、吃麻辣, 但是不熬夜, 因為要睡眠充足了音才會好。 ”

劉德華也沒有特別的護嗓方法:“當然我也會飲些中國最傳統的湯水、燕窩。

儘管很多歌星愛以蜜糖水護嗓, 周慧敏卻持反對意見, 她說:“蜜糖水會封喉, 千萬喝不得。 ”她說護嗓毋須花巧, 只要有足夠的休息、多喝水便足夠。

林子祥的護嗓方法主要也是不吸煙及有充足的睡眠。 演出前他不喝冷飲, 只能喝暖的飲品。

為了保護嗓子, 葉倩文平日多喝蜜糖水, 少飲冰水, 錄音前她不會吃油炸類食物。 至於演唱會前, 她儘量不吃東西及硬的食物, 若真的太餓, 也會選擇湯麵、麵包或只是飲湯, 更會特別保護喉嚨, 例如穿高領衣服、戴頸巾等, 以免受寒影響聲線。 中氣十足的瑪麗亞卻從不下工夫護嗓, 她說:“煙照抽、酒照飲, 我還愛吃辣。 要開聲嘛, 大叫幾次便可以了。 ”她的唯一禁忌是唱歌前不可喝香檳及吃得太飽。

吳奇隆則把酸梅視為“生津止渴”的良藥。 在錄唱片較為忙碌的時期, 吳奇隆一定隨身攜帶酸梅或含有甘草口味的蜜餞。 趙傳和周華健則推薦純楊桃汁, 特別是趙傳在每一次演唱會開始前, 一定會要求工作人員到某家他指名的店買下甜、鹹楊桃汁各一大杯, 喝完後才能一口氣唱完全場。而周華健有時還以燉中藥護嗓。

鄭中基的秘方出乎人們的意料——是看漫畫及佛書,前者能開懷大笑調節心境,後者能平心靜氣修養身性,一動一靜笑口常開能讓他把歌越唱越靈。

傳統的五分鐘護嗓食療法

在營養學界,梨有個很響亮的名頭———天然礦泉水,它多汁、少渣,但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卻很豐富。中醫也認為,梨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對嗓子幹痛、熱性咳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清末醫書《羅氏會約醫鏡》也有這樣的記載:梨外可散風,內可滌煩。生用,清六腑之熱;熟食,滋五臟之陰。相傳唐代名相魏征的母親患咳嗽病,苦於服藥之難,以致病情加劇。魏征想到母親愛吃梨,於是令人將治療咳嗽的中藥研末,同梨汁加糖一起熬成梨膏糖,其母吃後,病很快就好了。

中醫也認為,梨性寒,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必須隔水蒸過,或與藥材清燉後食用。而畏寒肢冷者、腹胃虛弱者不宜多吃或者最好不吃。同時由於梨的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慎用。

下面介紹的幾款以梨為“主角”的糖水湯水,可以讓人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清咽利嗓。

雪梨膏:將一個雪梨去皮切成小塊,倒一點水,加入兩勺蜂蜜,文火慢熬成糊狀,吃下去,不僅護嗓,還有潤腸通便的效果。

冰糖蘿蔔梨:將差不多分量的梨、白蘿蔔洗淨切片,鮮百合掰成瓣,一起放鍋中加水與冰糖煮熟,吃百合、梨、蘿蔔,飲湯。白蘿蔔性平,味甘,有化痰熱的作用;梨有清熱、生津、潤燥、化痰的作用;百合能養肺陰、潤肺燥、清肺熱。經常飲用對於防治聲音沙啞及保護嗓子有特效。如嫌這一做法麻煩,可以簡單地做個冰糖梨———將梨削皮後對半切開,把核挖出來。再挖去核後的凹處放入三四塊冰糖,整個放到碗裡,沸水蒸十分鐘就行了。

喝完後才能一口氣唱完全場。而周華健有時還以燉中藥護嗓。

鄭中基的秘方出乎人們的意料——是看漫畫及佛書,前者能開懷大笑調節心境,後者能平心靜氣修養身性,一動一靜笑口常開能讓他把歌越唱越靈。

傳統的五分鐘護嗓食療法

在營養學界,梨有個很響亮的名頭———天然礦泉水,它多汁、少渣,但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卻很豐富。中醫也認為,梨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對嗓子幹痛、熱性咳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清末醫書《羅氏會約醫鏡》也有這樣的記載:梨外可散風,內可滌煩。生用,清六腑之熱;熟食,滋五臟之陰。相傳唐代名相魏征的母親患咳嗽病,苦於服藥之難,以致病情加劇。魏征想到母親愛吃梨,於是令人將治療咳嗽的中藥研末,同梨汁加糖一起熬成梨膏糖,其母吃後,病很快就好了。

中醫也認為,梨性寒,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必須隔水蒸過,或與藥材清燉後食用。而畏寒肢冷者、腹胃虛弱者不宜多吃或者最好不吃。同時由於梨的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慎用。

下面介紹的幾款以梨為“主角”的糖水湯水,可以讓人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清咽利嗓。

雪梨膏:將一個雪梨去皮切成小塊,倒一點水,加入兩勺蜂蜜,文火慢熬成糊狀,吃下去,不僅護嗓,還有潤腸通便的效果。

冰糖蘿蔔梨:將差不多分量的梨、白蘿蔔洗淨切片,鮮百合掰成瓣,一起放鍋中加水與冰糖煮熟,吃百合、梨、蘿蔔,飲湯。白蘿蔔性平,味甘,有化痰熱的作用;梨有清熱、生津、潤燥、化痰的作用;百合能養肺陰、潤肺燥、清肺熱。經常飲用對於防治聲音沙啞及保護嗓子有特效。如嫌這一做法麻煩,可以簡單地做個冰糖梨———將梨削皮後對半切開,把核挖出來。再挖去核後的凹處放入三四塊冰糖,整個放到碗裡,沸水蒸十分鐘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