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三伏天的五個防暑小誤區

五個三伏天的防暑誤區

1、不宜多吃冷食

炎熱夏季, 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 會加快蠕動, 縮短食物在小腸裡的停留時間,

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 同時, 由於夏季氣溫高, 體內熱量不易散發, 胃腸內的溫度也較高, 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 引起腹痛。

2、洗冷水澡“降溫”是誤區

很多人認為用冷水“沖涼”讓人更舒服, 又能起到降溫的作用。 但事實上, 大汗淋漓時用冷水“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 使得體內的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 從而易引起各種疾病。

正確的做法, 應該是選擇溫水浴, 因為洗溫水浴散熱更快, 而且浴後會讓人感覺通體清爽。

3、電風扇、空調等製冷工具別吹過久

電扇吹得過久會破壞出汗的均衡狀態, 使人感到頭痛、頭昏、腿酸手軟、全身不適, 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 盛夏之夜開著電扇入睡, 更容易受涼。 尤其老年人和兒童更應注意。

很多人認為, 在高溫天氣, 室內空調開得越低越舒服。 可事實上, 空調開得過低, 會使室內室外溫差過大, 容易中暑。

4、潑水降溫不科學

很多人喜歡在室內潑水降溫。 事實上, 用潑水的方法, 的確會使水汽蒸發, 帶走一些熱量, 因此, 剛潑完水時, 室內氣溫會暫時下降。 但是, 如果室內通風透氣不好, 空氣不流通, 在地面上潑水, 蒸發的水汽難以向外散發而滯留在空氣中, 就會使室內空氣濕度不斷增大, 而且, 時間稍長, 室內氣溫又會上升, 這時, 就會使人感到室內更悶熱, 從而引發中暑。

此外, 由於夏季溫度高, 水分蒸發快, 室內的細菌和塵埃隨著水汽進入空氣中, 使空氣比潑水前更混濁。

5、保持必要的午睡

夏季晝長夜短,

氣溫高, 人的新陳代謝旺盛, 消耗量也大, 容易疲勞。 加上夜間炎熱, 睡不安穩, 導致睡眠不足。 因此, 中午睡上一二個小時, 對健康大有裨益。 可使身體各系統得到休息, 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項好措施。

預防中暑小常識

1、減輕勞動或運動強度。 根據高溫天氣調整作息時間, 避開一天中氣溫的最高時間段進行戶外工作或者運動。

2、多喝水但口渴後不宜狂飲, 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 因為大量出汗後體內鹽分丟失過多, 不及時補充鹽分, 易使體內電解質比例失調, 導致代謝紊亂。 最好是溫開水、綠豆湯或含電解質的飲料。 每天喝約1.5至2升水。

3、採取必要的防曬措施。 需要外出儘量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 穿著透氣、散熱的棉、麻或真絲面料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