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微生物食物中毒是什麼

微生物食物中毒想必很多人都不曾聽說過這個名詞。 什麼是微生物食物中毒?微生物食物中毒該怎麼辦?微生物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麼?微生物食物中毒對身體會造成哪些傷害?現在, 針對大家的種種疑問, 我們一起來探尋答案吧。

經食物傳播而引起人或動物疾病的食品微生物。 可來自土壤、空氣、水以及人和動植物體。 當食品原料中含有這類微生物, 或食品在加工、儲藏、銷售過程中被這類微生物污染後, 人誤食時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其症狀大多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潛伏期在 1小時以內到48小時以上不等。 患者對他人無直接傳染性。 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病毒等, 以細菌性食物中毒最為常見。

細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主要有7種,其潛伏期和病程也有所不同(見表)。 7種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範圍、程度與地域及該地域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表中前 3類細菌在很多國家都很常見。 西歐、北美等國是以食用動物蛋白為主的國家, 因此, 由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而造成食物中毒情況較為多見。 在日本,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情況較為多見。

真菌某些真菌在生長過程中可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 一旦這種真菌污染食品, 並在食品中產生真菌毒素, 就會使食者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真菌主要有黃麴黴、麥角菌、黃綠青黴、玉米赤黴等, 其中以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毒素對人類的危害最大。

黃麴黴常存在於土壤、動植物體中, 可在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上生長。 花生上染有的黃麴黴若處於高溫高濕下將很易生長並產生毒素。

此外, 在大豆、稻穀、玉米、通心粉等各物食品中也常發現黃麴黴毒素。 其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 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黃麴黴毒素耐熱,需在100℃下經長時間方可破壞。

病毒為專性活細胞寄生的大分子蛋白質。 病毒在食品中不能增殖, 因而食品只是作為病毒的傳播媒介。 病毒隨食品被帶進人和動物體, 在體內增殖, 從而致病。 有兩種病毒在食物中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即傳染性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 前者可引起肝炎, 後者可致小兒麻痹症。

看完了這些介紹, 大家是不是覺得微生物食物中毒很恐怖呢?微生物食物中毒在生活所不常見, 但不代表並不會發生, 稍不留神, 可能下一個中招的就是你了!因此,

從現在起, 關注食品安全和飲食衛生是每個人刻不容緩的問題, 保護自己, 保護家人不要受到微生物食物中毒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