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腦溢血病人康復訓練有哪些?

腦溢血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身體疾病, 一般好發於60-70之間的老年人群, 尤其是在冬季發病幾率較高一些, 由於寒冷的天氣會容易導致身體血液粘稠, 會容易導致腦出血, 而在腦出血後除了需要護理和治療以外, 康復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過按摩身體來緩解身體, 也可以用針灸來刺激神經。

腦溢血的康復訓練

(1)局部按摩:主要是針對偏癱一側肢體, 進行推拿、肌肉按摩, 對抗肌肉痙攣, 每天3-6次, 每次30分鐘。

(2)床邊被動關節運動:兩側均要進行, 手法輕柔, 每日2-3次, 各關節諸運動方向均要進行訓練, 每個方向3-5次。 此對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尤為重要。 過度活動偏癱側肢體, 尤其是上肢, 容易導致肩關節半脫位或者脫位。

(3)體位治療:床上正確的體位擺放對抑制痙攣、預防肩關節半脫位, 早期誘發分離運動均有幫助。

(4)應用肌電回饋技術和電刺激:可利用針灸、中低頻電療法,

刺激肢體神經通路的恢復。

(5)聲樂刺激:給患者佩戴耳機, 選擇節奏不同的音樂(最好是患者病前喜歡的音樂)進行刺激, 促進聽覺神經反射的建立, 也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6)定期翻身拍背, 給予喉部刺激或鼓勵病人咳嗽, 促進排痰, 控制肺部感染。

(7)吞咽功能訓練:對於清醒的病人, 此時可給予少許溫開水進行吞咽訓練, 由少到多, 循序漸進, 注意不要急於給予糊狀飲食, 以免窒息。

(8)語言功能訓練:對於病情較輕的病人, 可在床上自我輔助練習面、舌、唇肌刺激:張口、鼓腮、叩齒、伸舌、舌頂上齶以及發音訓練;給予冰塊含服及味覺刺激。 也可進行翻身練習和坐位訓練。

恢復期康復治療

(1)運動障礙的康復治療:可利用支具鞋(硬底高幫鞋)來矯正不良姿勢;通過臥位訓練(從被動→助動→主動), 爬位訓練、跪位和坐位平衡訓練, 逐步過渡至站位平衡訓練和步行訓練。

(2)直腸、膀胱功能的訓練:此時可拔出導尿管, 進行定時大小便控制訓練。

(3)心理治療:著重調整殘疾人的價值觀和思想方法,

使患者認識到殘疾的局限性和自己尚存的功能、能力和內在價值, 從而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儘快地投入到康復訓練中去, 達到生活自理、重返社會的目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包括疏導、勸說、解釋、訓練、調整、環境、培養興趣等), 理智/情緒療法和人本主義的治療方法。 對一些單純性偏癱患者, 在康復過程中容易出現負面情緒而對抗訓練, 心理治療尤為重要, 這也是以後進一步康復訓練的基礎。

(4)言語障礙療法:對於構音障礙以及吞咽障礙, 通過有針對性的採取發聲、分辨等練習, 提高言語能力。 腦出血後清醒失語患者, 大部分能聽懂別人講話, 但不能命令式對答。 而對平時常說的短語(尤其是罵人的話)卻能流利清晰地說出來(爆破性語言), 此時不應放棄, 應順著病人思路加以誘導, 説明病人逐步恢復語言功能。

(5)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康復訓練:通過圖文卡片、猜測遊戲、刪除作業、時間感、作業療法進行訓練。

(6)思維能力的康復訓練:通過搭積木、排列數位、分類、作業治療等法訓練。

增加患者對偏癱的認識, 降低因神經心理及運動障礙所致的殘疾, 使患者主動參與有意義的日常活動, 最大限度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