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突然多夢建議就診 淺睡影響日間精力

在日前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舉辦的“世界睡眠日”義診現場, 該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李濤平介紹,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睡眠問題, 如失眠、驚醒、勞累及疲倦等, 都是短暫性的, 而且可以自行調整過來, 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這些困擾長期存在, 而且難以解決, 必須通過醫學手段來干預。

睡眠疾病多達百餘種

南方醫科大學精神心理科主任張斌介紹, 門診中主訴失眠的患者中, 附帶有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進而產生睡眠障礙的比重很大, 僅有20%~30%是沒有其他精神、軀體方面疾病的單純睡眠障礙。

失眠的主訴之下可能隱藏著很多疾病, 包括精神方面的、軀體方面的和睡眠本身的疾病。 僅是睡眠方面的疾病, 目前醫學界便區分了九大類一百多種。

什麼時候需要就診?

李濤平介紹, 健康的睡眠, 就是要遵從大自然的規律,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睡眠時間長短也有個體差異, 不一定意味著睡眠的時間長就好, 高品質的睡眠更重要。

打呼嚕是呼吸道狹窄、呼吸不暢的一個信號。 而對於經常發生的打呼嚕且伴有憋氣的現象, 稱為睡眠呼吸暫停, 也叫睡眠窒息症, 這是臨床中最常見的睡眠疾病。

頻繁的打呼嚕, 會導致睡眠片段化, 造成白天精神萎靡不振, 昏昏欲睡, 成人工作能力下降、瞌睡駕駛, 兒童則表現為學習效率下降。

嚴重的打呼嚕和睡眠呼吸暫停可引起多種併發症, 如高血壓、心律失常、卒中等。

“很多人的失眠症狀其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並非所有的都需要就診。 ”張斌說, 只有當睡眠問題已經對自己造成日間困擾, 比如出現精神萎靡、乏力, 生活工作學習社交受到影響, 或睡眠時間短(比如少於6個小時), 那就要向醫生求助了。

多夢需要引起重視嗎?

“做個好夢”並不代表睡眠品質好, “夜長夢多”反而值得擔心。 那麼長期睡覺多夢是不是必定表示睡不好呢?張斌說, 如果一個人的睡眠一直多夢, 自己並不覺得受到影響, 那也不必太過關注或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以往很少做夢, 階段性地突然變得睡眠夢多, 則提示淺睡甚至覺醒的次數增加,

這必定也會影響日間精力, 最好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