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燥邪盛 初秋養生肺為先

初秋到來, 白天雖仍有熱感, 但夜晚的溫度已稱得上涼爽。 中醫認為, 對應這種由陽盛逐漸變為陰盛的轉捩點, 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那麼, 入秋以後, 我們的飲食要如何調整呢?

中醫養生素有“秋冬養陰”的原則, 秋季養生應注意護陰潤燥, 以養肺為先。 秋天空氣乾燥, 加之人體在夏季津液耗損, 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乾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現象。 沙參、麥冬、百合、銀耳、燕窩、雪蛤等都是秋季養生常用的藥膳, 老人可將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 或是煮粥煲湯飲用。

秋天燥邪為盛, 最易傷人肺陰。 此時可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效。 如鼻、唇乾燥者可吃一些蘿蔔、芝麻、豆腐、豆漿等。 還可食用白木耳、胡桃等食物。 此外, 還可以鮮百合50克、蜂蜜30克, 煎湯服食;或者用生梨2只、川貝10克, 加水燉服。 以上兩方對肺燥久咳、慢性支氣管炎效果極佳。

乾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 因此補水必不可少。 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 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