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養生必知:家裡必備這些防暑降溫藥品

盛夏酷暑, 高溫燥熱, 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 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 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 為了安全度夏, 家庭準備一些防暑藥物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你知道夏季防暑降溫藥品有哪些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夏季防暑降溫常備的九種藥品, 你一定要知道哦。

1、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的功效主要是它可以解表理氣。 對暑天裡因中暑而產生的頭昏、腹痛和嘔吐有較好的療效。 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噁心嘔吐、腸鳴泄瀉者可以服用。 分為膠囊和口服劑兩種, 一天服用兩次, 兒童減半。 需注意服藥期間, 忌食生冷食物。

2、清涼油

為白色或淡黃色軟膏。 清涼散熱, 醒腦提神, 止癢止痛。 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 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也可用於中暑、暈車、蚊蟲蜇咬等。 外用, 需要時塗於太陽穴或患處。 注意外擦時要遠離眼睛, 一旦進入眼睛速用清水沖洗。

3、仁丹

由丁香、陳皮、薄荷腦、冰片、檀香、豆蔻、藿香、肉桂、朱砂等中藥製成。 具有清暑開竅, 和中止嘔的功效。 在夏天, 天氣太熱容易導致傷暑、頭暈、頭痛、噁心、胸悶, 可口服或含化仁丹, 成人每次10粒至20粒。 兒童一般含服5粒左右就好, 不宜多服。 因為仁丹含有朱砂, 故不可超量服用, 以防汞中毒。

4、十滴水

由鮮薑、大黃、辣椒、丁香、八角茴香、樟腦、薄荷腦、乙醇等組成。 能清暑散寒。 適於中暑所致的頭昏、噁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症。 需要提醒的是, 因十滴水所含的藥物成分有一定毒性, 故不宜多服。 另外, 孕婦忌用。

5、無極丸

由甘草、石膏、牛黃、冰片、薄荷腦、丁香、白豆蔻、滑石粉、肉桂、砂仁、人造香、糯米(蒸熟)等組成。 可以清熱祛暑, 避穢止嘔。 用於中暑受熱, 嘔吐噁心, 身燒煩倦, 頭目眩暈, 傷酒傷食, 消化不良, 水土不服, 暈車暈船。 口服, 一次10~20粒。 孕婦禁用。

6、風油精

能清暑解毒, 利濕除煩, 鎮痛驅風。 可治療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 夏天夜晚因貪涼引起的腹痛等。 對頭昏頭痛可外塗少許於前額及兩側太陽穴。 需要注意的是,

風油精中的樟腦等成分, 具有揮發和滲透作用, 會影響胎兒和新生兒安全, 故孕婦和嬰兒禁用。

7、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熱心煩、口渴、小便黃少或灼熱。 每次6-9克, 泡水當茶飲。 購買時要注意, 此藥為粉末狀, 不是膠囊。 口服六一散大人每次10克, 小孩每次5克,

3歲以下的小孩每次2~3克, 用溫開水沖服即可。

8、避瘟散

避瘟散的配方裡有檀香、木香、白芷、薑黃、朱砂、冰片、薄荷香、乾鬆等, 高檔一級的還要加上麝香。 這些藥分別具有行氣止痛、芳香開竅、清心醒腦、辟穢解毒、祛濕排膿、安神散暑之功效。 為防暑解熱良藥。 能祛暑化濁、芳香開竅、止痛。 口服。 一次0.6g。 外用適量, 吸入鼻孔。

9、金銀花露

是以金銀花為主製成的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成藥劑, 氣味清香, 甘涼潤口, 是中醫飲劑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 金銀花性寒味甘, 有生津、止渴、清熱、散風、解表等功效。 口服, 一次60~120毫升, 一日2~3次。 服藥時飲食宜清淡;服用本藥時, 不宜同時服滋補性中成藥。 家長可將藥水倒出, 用開水稀釋後給孩子飲用, 不要直接服用。

另外, 為了防暑, 平時可在家裡多備一些苦丁茶、菊花茶、午時茶、綠豆湯等解暑飲料, 使身心輕鬆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