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初春洗澡掌握五技巧 手腳冰涼洗澡後沖下冷水

洗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洗澡是需要技巧的, 掌握了技巧, 洗澡也能洗出健康, 特別是在春季, 我們日常洗澡會稍微多一些了, 從健康角度來講, 如果你學會正面的一些要點和技巧, 就通用讓我們越洗越健康, 那麼初春該如何洗澡呢?下面就跟小編來看看初春洗澡五個技巧, 讓你洗洗更健康。

身體水腫:洗澡時屈伸腳踝

水腫就是本應排出體外的水分蓄積在體內導致的。 可以在39℃—40℃的水中泡15—20分鐘, 水浸到肩頭即可, 利用水壓來消除水腫;若嫌麻煩可以在洗澡時做一些腳踝屈伸活動, 如轉動腳腕、彎曲腳趾等,

還可以對足底和膝蓋做一些按摩, 都能促進血液迴圈, 改善水腫。

肩頸酸痛:洗澡時聳聳肩

上網、打字時間久了容易肩頸酸痛, 此時可以用40℃—41℃的水泡10—15分鐘, 水位要到脖子, 能促進人體排出積蓄在血液裡的乳酸等物質, 緩解酸痛;還可以在洗澡時做一些聳肩活動,

緩解肌肉緊張, 如果眼睛酸脹, 還可以用溫熱的濕毛巾敷眼睛, 有緩解視疲勞的效果。

手腳冰冷:洗澡後沖下冷水

溫熱的水能刺激血管擴張, 改善血流狀況, 可以從裡到外暖身活血。 具體做法是在入睡前2小時用38℃—39℃(夏天用37℃—38℃)的水泡澡20—30分鐘。 泡澡時, 水浸到肩頭即可, 如果條件不允許, 可以在洗澡後將腳放在冷水中沖一下後拿出, 使擴張的血管受冷水刺激收縮, 從而把熱量“封閉”在體內, 令升高的體溫保持更長時間。 需要提醒的是, 洗完澡後要穿上襪子, 以免熱量從腳底散失。

身體疲累:水溫別太高

有時累得一動也不想動, 洗個澡會讓你睡得更香, 隔天神采奕奕。 具體做法很簡單, 用39℃—40℃的水洗澡10—15分鐘後, 感覺體溫稍有下降時再上床睡覺, 會使人很快進入深度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 水溫不能過高, 否則會令心跳加速, 反而導致身體更加疲勞。

心情鬱悶:給水加點香味

洗澡可以放鬆身體, 心情也會隨之變好。 具體做法是將味道清新的浴液倒入水中, 水溫控制在39℃—40℃,

浸泡全身或沖洗15—20分鐘, 水會讓人有種飄飄欲仙感, 有放鬆身心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 不要在大吃一通之後進行, 飯後半小時內洗澡會令血液難以集中到胃腸, 影響消化。

溫馨提示:初春洗澡, 可以利用以上這五個技巧, 可以放鬆身體、緩解疲勞, 也可以更健康, 大家在洗澡的時候不妨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