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抑郁是你身邊的“狼”

抑郁癥不是個性缺陷, 既不是“鬧情緒”、“思想有問題”, 也不是人格軟弱的表現。 抑郁癥是一種有著生物學病因的疾病。

北京安貞醫院的洪昭光教授是健康教育的“高手”。 他講了一個故事, 主要內容是說,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 把同一窩生下的兩只健壯羊羔, 安排在相同的條件下生活, 有草吃, 有水喝, 還有活動的場所。 惟一不同的是, 一只羊羔的身邊拴了一只狼, 而另一只羊羔卻看不到那只狼。

生活在狼身邊的小羊, 從早到晚都要生活在大灰狼的威脅下, 本能地處于驚嚇和恐懼之中, 不思飲食, 不敢睡覺。

就這樣, 一天天逐漸瘦弱, 沒有經過多久就抑郁而死。 而另一只小羊羔, 由于身邊沒有狼的威脅, 沒有恐懼的心理。 所以, 在草地上吃呀, 跑呀, 跳呀, 日子一直過得很滋潤、很快活。

依我看, 抑郁癥就是一只生活在我們身邊的“狼”, 時時刻刻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健康。

在現代社會里, 盡管抑郁癥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 嚴重威脅著大眾的健康。 但是, 很大一部分抑郁癥病人在很長時間內, 并沒有被醫生和患者本人發現。

我遇到一位年輕病人, 他的主要癥狀是經常感到胃不舒服。 每次出現胃不舒服, 他就去醫院檢查。 我們給他算了一下, 平均每個月他都會做一次胃鏡, 持續兩年了, 也查不出毛病, 仍然不舒服。

這樣的病人, 在綜合醫院的門診中能占到20%~30%。

有的人天天去看病, 就像女同志逛超市一樣。 最后的檢查發現, 門診病人中, 很多人是患抑郁癥或焦慮癥的人。

世界衛生組織于1993年在15個國家調查發現, 到綜合醫院內科就診的抑郁癥病人, 醫生的平均識別率為55.6%。 就是說, 病人到綜合醫院看病, 只有一半多一點的病人能被診斷為抑郁癥。 在我國, 情況更不容樂觀, 即使在醫療水平比較發達、市民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上海, 這個識別率也僅為21%, 其中能夠得到治療的只有10%。

為什么抑郁癥患者, 初次就診不去精神病醫院, 而要去綜合醫院呢?

我們分析, 一方面是由于公眾對抑郁癥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 不可否認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造成了偏見。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認為精神病病人就是“瘋子”, 而精神病醫院則是給“瘋子”治病的地方。 對我們精神病醫院、精神科醫生從事的診斷治療工作有誤解。 另外, 大多數人對于精神類疾病心存疑慮, 不愿正視自己心理上存在的問題。 或是過多地強調抑郁癥是精神壓力或精神刺激的結果, 片面地以為解決了現實問題, 抑郁癥就自然消失了, 無需尋醫問藥。

我們東方文化是很強調理性的文化, 而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卻不敏感, 很少關注自己的情緒。 我們在情緒不愉快的時候, 常常不是用自己的心理來說話, 而是用軀體來說話, 用軀體的癥狀來表現自己的情緒。 有一個大學生, 考試的時候緊張、焦慮, 而出現的情況卻是腹瀉, 或者一有情況就憋不住尿,

著急以后, 馬上去衛生間解小便。

抑郁癥屬于情緒障礙, 許多人很容易誤把抑郁癥視作情緒低落, 這也是病人很少就診的重要原因。 抑郁癥與情緒低落, 兩者雖然相似, 卻有明顯的區別。

情緒低落不及抑郁癥那么嚴重, 也不會持久兩周以上。 情緒低落者, 不會整天都心情差, 總有心情好轉的時候。 抑郁者就不是這樣, 他對什么都提不起勁。

抑郁癥患者可以無緣無故地傷悲不已、號啕大哭, 像小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樣, 覺得人生沒有希望, 完全沒有辦法讓自己好過一點。 他們也知道, 長期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也想讓自己振作起來, 但是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行, 這與情緒低落很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