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過午不食”有益健康長壽?

近日, 有媒體報導, 小夥堅持5年“過午不食”致胃粘膜充血糜爛。 然而, 還是有人堅持認為過午不食可以養生。 對此,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周冬青表示, 過午不食不是簡單的不吃, 而是需要經過改良和調整飲食、作息配合進行。 普通人不提倡過午不食這種極端的方法, 但過午少食, 晚餐不過飽, 不吃夜宵還是值得提倡的。

事實上, 過午不食出自佛教, 是佛教的戒律之一, 被認為有身心安寧, 易入禪定, 減少欲望等多種好處。 然而, 周冬青指出, 即使在佛門中, 也不是絕對過午禁食, 而是有茶羹等靈活變通作法。

傳統中醫學並不認同這種做法, 尤其是現代人普遍睡眠較晚, 更難以做到這點。 長期堅持過午不食可能會造成低血糖, 營養不良, 內分泌紊亂等不良後果。

然而, 偶爾過午少食, 對健康是有一定好處的。 周冬青表示, 過午少食, 如下午2點後不再進食固體食物, 或2點後不再進食除水果、水之外的飲食, 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 晚餐少食, 不吃夜宵等舉動能改善內分泌和體質。 但是, 低血糖或低血壓病人、年齡太大者、糖尿病, 尤其在使用胰島素者、腎臟病病人、病態性肥胖者、胃病, 尤其是消化性潰瘍者應按時用餐, 不宜過午不食。

對於普通人, 周冬青指出, 雖說過午還需食, 但是晚餐也不宜吃得太晚, 在下午6時左右為宜。

若吃的太晚且吃飽了就睡, 則不利於消化。 而不能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 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 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過長, 易誘發大腸癌。 同時, 晚餐太晚還易使人失眠、多夢, 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 此外, 晚餐宜清淡, 應注意選擇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 且不宜吃得過飽。 若晚餐吃得太油膩, 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 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血壓和冠心病, 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