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快慢綜合征:心臟也會“打擺子”

王老太最近總是頭暈乏力, 全身沒勁, 甚至還莫名其妙暈倒過幾次。 經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 她的心率就像“打擺子”, 一會快, 一會慢, 快時高達140~150次/分鐘, 心裡像揣了只暴躁的兔子, 慢時只有30~40次, 容易暈倒。

像王老太這樣的病人並不少見, 這在醫學上被稱為“快慢綜合征”, 屬於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一種, 20~90歲均有可能發病, 50歲以上人群風險相對較高。 它主要與心臟的最高“指揮官”竇房結“罷工”有關。 當竇房結無法發出正確的指令, 或指令在傳達過程中出現問題時, 心臟的跳動就亂了, 最終導致心率過慢,

主要臟器供血不足, 心臟供血不足時出現胸悶、心悸及心絞痛等, 腦部供血不足時則會導致失眠、眩暈甚至暈厥等, 還可能心跳過速, 加重心臟負擔。

心率的這種高低起伏, 幾乎沒有規律可言, 患者往往因頭暈、暈倒等原因就診。 “快—慢綜合征”多因冠狀動脈缺血引起, 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的老年朋友, 風險相對較高。

治療上, “快—慢綜合征”的主要方法是在體內安起搏器。 不少患者對這個小型有創手術有所顧慮。 事實上, 單純的藥物治療療效較一般, 因為心率處於忽高忽低的變化中, 當我們為了降低心率使用減緩心跳過速的藥物時, 很可能趕上心跳進入“慢模式”, 這就會給慢下來的心率雪上加霜, 誘發暈倒等問題。

病情嚴重時, 可能加重原有心臟病症狀, 引發心力衰竭或心絞痛等。

生活中, 包括“快—慢綜合征”在內的病竇患者應避免長距離獨自開車或劇烈運動, 如爬山、快跑等, 年輕患者應避免高空作業、駕駛等職業。 心跳忽快忽慢、頭暈等症狀時應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