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簡單的家常養生煲

星期一:白玉豬小肚湯

功效:祛濕消腫。

材料: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豬小肚500克

制法:將豬小肚洗淨切塊, 用鹽、生粉拌擦, 再沖洗乾淨。 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 取出在清水中沖洗。 紅棗去核後, 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淨, 用清水稍浸泡片刻, 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內, 加入清水8碗左右。

大火煮沸後, 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 可加入適量食鹽和少量生油。

星期二:薏仁豬腳湯

功效:健脾益胃、利濕、壯腰膝

材料:薏仁30g, 乾淨豬腳一隻約半斤

制法:薏仁碾碎, 豬腳洗淨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 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

蓋好。

先用猛火煮滾, 除去湯麵浮沫, 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後, 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

星期三:天麻補腦湯

功效:週三是一周中最難熬的時候, 尤其是春節積下來的事情之多, 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那些被頭疼困擾的上班族們, 不如自己燉一鍋天麻補腦湯, 補補超負荷運轉的頭腦吧, 因為天麻可是具有祛頭痛、益氣養肝的效用哦!

材料:魚頭、天麻

制法:用清水洗淨2個大魚頭和100克天麻, 將魚頭封煎後放一旁。

在沙鍋中倒入約8碗清水, 先放魚頭, 後放入天麻, 隔水燉至水沸時改用中至慢火, 燉兩至三小時, 再放入適量鹽即可。

星期四:金針豆腐瘦肉湯

功效:對於已顯疲態的你來說, 製作簡單的金針豆腐瘦肉湯正好能滿足需要。

雖然材料簡單, 卻有健脾安神的功效。

材料:金針菇1兩、瘦肉4兩、豆腐1塊

制法:豆腐切塊, 金針菇用水浸洗。

將瘦肉“出水”, 金針菇放入用小火煲一小時, 再將豆腐放入煲內, 加鹽半茶匙便可。

星期五:生魚煲西洋菜湯

功效:廣東的老牌例湯。 生魚又稱黑魚, 是生猛的食肉魚類, 它富含的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能讓你也恢復生猛狀態。

材料:生魚1條、瘦肉8兩、西洋菜1斤、蜜棗6粒

制法:生魚去鱗, 清除內臟, 洗淨瀝幹, 撒少許鹽。 鍋放油, 將魚煎至微黃。

瘦肉洗淨, 出水, 用水沖淨。 鍋內放適量清水煮沸, 再將全部材料放入, 煲約三小時左右便可。

星期六:海帶排骨湯

功效:十分常見的一種湯, 美味而實用。 週末為父母煲上健骨禦寒的海帶排骨湯, 讓家人備感溫馨。

材料:豬排骨、海帶。

制法:將海帶浸泡後, 蒸半小時, 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 徹底泡發後, 切成長方塊。 將排骨洗淨, 在沸水鍋中煮一下, 取出用溫水泡洗乾淨。 在鍋中放入排骨、蔥段、薑片、黃酒, 先用大火燒沸, 再用中火煲, 然後倒入海帶塊一起煮。

星期天:海底椰南棗湯

功效:一看就知道是素湯, 清甜不膩, 可滋潤養顏。 週末在外吃了太多口味油膩的飯菜後, 可以用此湯加以調理。

材料:海底椰約150克, 大

蘋果兩個, 南棗六粒

制法:蘋果洗乾淨後每個切成4片, 去心, 南棗洗淨。 水沸後, 將各材料放入滾十分鐘, 然後改慢火再煲兩小時, 下少許鹽調味即可。

喝湯學問也不少

如果曾經做客廣東朋友家或是經常看港劇, 就會發現廣東人、香港人都有飯前喝湯的習慣。

在吃飯前來一碗熱湯, 可以暖胃, 促進胃液的分泌, 幫助消化吸收, 是個不錯的習慣。 不過話說回來, 有淺表性胃炎困擾的人最好是在飯後喝湯。

還有, 若是感覺煲的湯太油膩, 可以在湯煲好後關掉火, 等它冷卻後, 用湯勺將浮在湯麵的油舀去, 再把湯煲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