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春季上火多濕熱
根據傳統節氣的說法,從立春開始到立夏前為“春三月”,此時“陽氣上升”,天氣逐漸變暖,自然界進入“萬物生髮”的季節。可是,由於北方的春季風多且乾燥,人們很容易因此出現各種上火症狀,繼而出現其他健康隱患。那麼,春季如何祛火呢?
老中醫:春季上火多為“濕熱”
自2月4日立春以來,天氣就日漸轉暖,但人們在迎來春天的同時也迎來了多風多沙的季節,以至於不時能聽到周圍有這樣的抱怨:“唉,嘴爛了一個多星期了,什麼東西都不敢吃”、“喉嚨又發炎了,又紅又腫,難受死了。”而在省會各家醫院,因為上火而引發咽痛、口腔潰瘍、流鼻血、便秘的患者也絡繹不絕。
專家認為,每到春季因上火而出現不適的患者就特別多,這同春季萬物復蘇、陽氣上升,繼而擾動肝、膽、胃、腸內蓄積的內熱有一定關係。過年時很多人又大量喝酒、吃肉,活動頻繁的同時還經常熬夜,這些都會導致內熱加劇,最終引起上火症狀,且多為“濕熱”,表現為咽幹、喉痛、鼻幹、舌苔偏厚、呈黃膩或白膩的症狀。
上火即服敗火藥就可以嗎?
俗話說“久病成醫”,一些經常上火的患者由於經常服用敗火藥,以至於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一上火就吃黃連上清丸、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敗火藥物。專家提醒大家,這種做法很不科學,因為此類藥物都是苦寒清熱的藥性,不利於祛濕毒,往往服藥後“熱”祛了,濕毒反而越發重了。這也是很多患者服藥後暫時有效,卻很容易反復發作的原因。
正確的做法是出現上火症狀後,一定要到醫院請醫生辨證施治,以免盲目服用降火藥使體內陰氣過重、陽氣不足造成身體各器官功能下降。對於個別火氣較重的患者,在出現咽疼鼻幹的症狀時也可以服用黃連上清丸、三黃片等藥物,但服用2-3天后即要停藥,以免損傷胃氣。在火氣下去後,飲食調養和保持規律的作息才能到達健康的根本。
飲食進補巧清“濕熱”
毛德西說,疾病重在預防,日常生活中可以結合自身體質進行相應調節、調理,從而避免上火症狀的反復發作。
具體來說,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如胡蘿蔔、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等,有條件的也可以適量進食一些甲魚。
再者,具有清理胃腸濕熱功效的低脂肪、高纖維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薺菜、韭菜、芹菜、菠菜和香椿等,日常買菜燒菜時不妨多選擇一些。
對於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將香菜、蔥、薑及適量的醋熬成湯服用,能起到發散內熱的作用。
最後,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豆類食品對肝氣疏通、健脾和胃有較大的益處,日常可以堅持食用。有條件的還可以熬些胡蘿蔔粥、山藥粥、菊花粥、枸杞粥、番茄雞蛋湯食用,同樣能達到春季養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