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應對秋乏秋燥秋膘的方法 早睡早起多運動解秋乏

在秋季,雖然天氣有所轉涼,人們要面對三大健康問題,那就是秋乏、秋燥及秋膘。秋季養生如何應對秋乏、秋燥、秋膘呢?下面教你一些方法,輕輕松松做好秋季養生保健工作!

一、秋乏

俗話說“春困秋乏”,進入秋季,雖然告別了夏日連續的酷暑濕熱,但許多人卻備受“秋乏”的困擾。

秋乏的發生是由于夏天,尤其是與“秋”交接的“伏天”,氣溫炎熱、濕度大,濕熱交蒸使人身體大量出汗,造成了水鹽代謝失調,氣隨汗泄,機體消耗了過多的氣血和津液。同時,夏季白晝長、天氣熱,睡眠質量下降,心神失養,臟腑功能下降;腸胃功能減弱,飲食補充未能達到生理需要,“總之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身體處于過度消耗階段”。

而進入秋天后,隨著氣候的轉涼,夏季給人體帶來的消耗因素雖然逐漸減弱,但是氣血、津液的補充需要時間,臟腑功能的恢復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同時,又由于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機體對津液的需求更為突出,機體需要大量做功以滿足自身生理需求,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機體出于“邪雖去,正未復”的狀態,就自然而然就會出現疲憊、乏力感。

“秋乏”常常表現為周身疲憊,昏昏欲睡,即使夜間睡眠很好,白天仍覺精力不足,稍微活動和工作一會兒,就覺得疲乏勞累,精神萎靡。在生理體征上則表現為四肢無力、身體疲勞、嗜睡、神情淡漠、口干舌燥、咽干及鼻子干等癥狀。

秋乏癥狀經一段時間調整和適應,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但最好還是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解“秋乏”重在養陰生津、補氣收汗。

具體做法是,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時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佳,并保證早睡早起。運動方面宜選擇輕松平緩、運動量不大的項目,如登山、散步、做操等簡單運動,并且循序漸進地進行,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止。對于適應能力較弱的人來說,容易在季節轉換時產生睡不好等生理現象。可在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喝半杯牛奶,或吃點麥片、面包。在飲食上注意生津養陰,以食用芹菜、百合等清淡的菜肴為主。白領們還可采用晨浴的方法來振奮精神,或泡飲菊花茶加適量枸杞、桑椹。

二、秋燥

中醫認為,秋有風燥,不僅傷害暴露在外面的皮膚、鼻子、眼睛,也可直達體內,傷及五臟六腑,甚至免疫系統。比如,便秘,反映了腸的狀態;而口干咽燥、皮膚干、鼻子癢,反映了肺的狀態。

“燥”在中醫又被稱為燥邪,有溫燥與涼燥之分。溫燥屬于在秋天初期所感受到的燥邪,往往帶有夏的余熱,是干燥中帶有熱的感覺,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小便量少、大便干結等。對于溫燥,養生原則要以清熱滋潤為主。而涼燥則帶有晚秋的寒氣,表現為微有發熱、鼻塞流涕、咽癢咳嗽、頭微痛等癥狀。對于涼燥,養生原則要以滋陰潤燥為主。

中秋節可以算是溫燥和涼燥的轉折點,中秋過后涼意開始顯現,同時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比較明顯。此時,溫燥慢慢向涼燥過度,因此潤燥的側重也應該有所改變。陳寧表示,可以多吃銀耳、百合、栗子、芝麻等食物。另外,一些時令水果,如秋梨、柿子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潤燥作用。

中醫認為秋天對應人體的是肺臟,所以秋燥傷人易傷肺,出現肺燥。補充水分就是要多喝水以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水分,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蘋果、葡萄、銀耳、蓮子、藕、甘蔗等,同時還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如鎂、葉酸、維生素B族、脂肪酸和色氨酸等。秋天如果身體缺少鎂和葉酸,容易出現焦慮情緒。干果和綠葉蔬菜是鎂和葉酸的最好來源。還可以適量多吃點胡桃、瓜子、榛子,菠菜、芹菜、生菜等。

維生素B1、維生素B6在防治秋燥中作用不小,維生素B1也是營養人體神經末梢的重要物質,維生素B6則有穩定細胞狀態、提供各種細胞能量的作用。維生素B1和B6在粗糧和豆類里面含量最為豐富,可每周吃3-5次粗糧米飯。脂肪酸和色氨酸消除煩躁,可從海魚、胡桃、火雞肉、牛奶、榛子、杏仁和香蕉等食物里獲取這兩種物質。

另外在飲食方面也要特別注意,少吃辛辣的東西,也不宜多吃生冷食品,以免損傷脾胃功能。良好的起居習慣對預防秋燥很有幫助,入秋后早晚溫差變化大,應及時增減衣服,隨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預防感冒,怕冷的人應該隨身帶著薄外套預防突然變冷的天氣。在辦公室也該備有防寒的衣服,注意保暖。每天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依照自然界在秋季“陰增陽消”的規律,要早睡早起。

三、秋膘

所謂“貼秋膘”,其實就是秋季進補的意思,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且夏天由于天氣較熱,往往消耗大、胃口差,所謂“一夏無病三分虛”,因此秋后進行適當的營養補充和身體調理是有必要的。專家建議,在立秋后一個月內,最好先調理下身體,排排暑濕,掃清障礙后再來進補。

經過了一個漫長酷暑的炙烤,很多MM在飲食上已經養成了吃冰凍的食品來降暑解熱。然而,隨著秋天的慢慢逼近,這種靠吃冰凍食品的飲食習慣也要有所改善,否則很容易在秋天中造成消化不良,從而讓脂肪囤積在身體上形成頑固的秋膘。

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天更應注意瘦身。多吃一些低熱量的瘦身食品,如粗雜糧(赤小豆、薏米)、薯類、蘿卜、冬瓜、海帶、蘑菇等。在秋天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耗費,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行的大好時節,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可以增加活動量,達到瘦身的目的。

減秋膘建議:飯前喝淡湯或吃個水果。湯可以抑制食欲,增加飽感。喝湯后再進食,飯量便會減少。吃水果時,咀嚼與胃的飽足感是滿足人們食欲而使人停止進食的兩大要素。晚飯少吃,以素食為主。晚飯吃得太多太晚,人體內胰島素分泌量高,容易使熱量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從而出現肥胖。飯后散步半小時。此時,人們運動鍛煉所耗的能量均來自脂肪,可有效地減少體脂而漸瘦。

雖說秋季貼膘好過冬,但秋天也不宜吃得過多,“打個比方,一個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熱量就能維持人體正常機能,如果人體每天攝入了2000卡路里,攝入量就比需要量多,如果不將多余的卡路里消耗掉,長期下來容易長胖。”專家說,貼秋膘差不多也是這個原理,秋季人吃得比夏季多,但我們也要控制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