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薺菜燴山藥怎麼做?

眾所周知,山藥是保健食材,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更是把山藥列為上品。從中醫角度上來看,山藥有生用與炒用兩種方法,養陰生津的人可生用,健脾止泄的人可以炒用。在這乾燥的冬天裡,來一道薺菜炒山藥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了。今天小編就來教一下大家如何製作薺菜炒山藥吧。

基本原料——鹽 糖 雞精 小蔥碎 麻油烹調步驟——

1. 山藥去皮,洗淨;薺菜摘掉黃葉清洗乾淨後切碎備用;

2. 鍋裡放油,油熱後放入小蔥,炒出蔥香味後倒入山藥翻炒,炒勻後放薺菜,放鹽、糖、雞精,可以少加一點點水,翻炒幾下後就可以淋麻油出鍋啦。

山藥——山藥作為保健食品,在中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成書于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更把山藥列為上品。藥有生用與炒用的不同,養陰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泄宜炒用[1] 。據現代藥學分析,山藥含豐富澱粉、蛋白質、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另外還有多量纖維素及膽鹼、粘液質等成分。山藥最大的特點是能夠供給人體大量粘液蛋白:這是一種多糖蛋白質,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並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保健作用顯著。此外,粘液蛋白有助減少皮下脂肪沉積,山藥又可當作理想的減肥健美食品。山藥含豐富纖維,欲瘦身可把山藥當主食,食用後會產生飽脹感,從而控制進食欲望。

薺菜——薺菜每百克含水分85.1 克,蛋白質5.3 克,脂肪0.4 克,碳水化合物6克,鈣420 毫克,磷73 毫克,鐵6.3 毫克,胡蘿蔔素3.2 毫克,維生素B10.14毫克,尼克酸0.7 毫克,維生素C55 毫克,還含有黃酮甙、膽鹼、乙醯膽鹼等。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 和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2] 。薺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名醫別錄》記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記載“明目,益胃。””中醫實踐證明,其對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有一定療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

山藥——常食山藥的五大好處[3] 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人所共知的滋補佳品。它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脂肪、膽鹼、澱粉酶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中醫認為,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等症。隨著天氣漸冷,有些脾胃虛弱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症狀。薏米(薏苡仁)10克,山藥10克(鮮山藥5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煮成粥;或山藥500克,河魚一條(約250克,去雜洗淨),加適量的鹽、酒、薑、蔥等調料一起煮湯。適用於脾虛所致的腹脹、泄瀉。

平時體虛之人,應趁秋涼時加緊進補,以備冬天不時之需。山藥補而不熱,溫而不燥,最適合老年人需要,常吃有益無害,每天吃山藥100克左右,連續吃1~2個月。久病虛損的慢性咳嗽,可以吃山藥調洽。山藥是天然補肺潤燥之品,在臨床上是治療肺虛久咳、虛喘的濟世良藥,每天250克左右,緩以圖功。

綜上方法,大家趕緊動起手來,快拿起身邊的筆和紙,記下過程,回去給自己給家人做一道美味的薺菜燴山藥吧。希望上述內容對大家有用哦。美食需分享,不要忘記好吃的話分享給身邊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