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經常上夜班要注意心理保健

夜班作業對人的生理有影響。 整個值夜班期間, 由於工作與睡眠在時間上發生矛盾, 使人類長期形成的正常生物節律受到干擾, 再加上白天睡眠的環境條件差, 受到日光、雜訊、振動等的影響, 使睡眠時間由8小時左右, 減短到4~6小時, 而且睡眠的深度變淺、品質較差。

時間一長, 會使人感到每日勞動後體力和腦力耗損得不到完全補償與恢復, 造成疲勞的積累或過度, 因而在連續夜班期間勞動者的疲倦感會逐漸加重, 食欲下降, 消化道疾病增多。 如果夜班作業所引起的持續性疲勞, 不論休息與否都難以消除,

即使常常服催眠藥也無效時, 則表明該勞動者不適宜於夜班作業。 因此, 某些單位硬性規定每個人必須上夜班的“一刀切”辦法是不科學的。

疲勞與異常睡眠同時存在, 是一種隨年齡、工齡增長而加重的進行性現象。 當勞動者年滿50歲和輪班作業工齡達30年及以上時, 疲勞與睡眠不足會更快地增長。 因此, 更不適合繼續參加夜班作業。 對女工的年齡與工齡要求似應更嚴一些。

此外, 連續夜班作業的持續時間過長, 如值7天夜班者, 其聽力、視力、神經功能共濟反應均變遲鈍, 中樞神經反應能力也會降低;此外, 還可見到勞動者的一般健康水準下降、體重減輕等現象。 夜班作業對勞動者的心理功能也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

有人進行神經行為測試表明, 各項指標的得分, 在夜間都下降了。 例如, 跟蹤行為在夜間的質和量都發生了改變;對複合信號刺激的反應時間也明顯延長了, 警惕性明顯降低, 這種功能對工業監督檢查和自動化生產儀錶監視與調整都非常重要。 因為警惕性很高的任務需要在相對不變的螢光顯示幕或儀錶上, 尋找偶爾發生的微小的不正常變動, 及時加以調整, 以使生產得以正常進行。

測試表明在夜間4∶00~6∶00點之間, 勞動者的警惕性較之白天14∶00~16∶00之間明顯降低。 此外, 人們由於幾次輪夜班作業後, 因睡眠不足常引起進一步的心理障礙。 業已證明, 在發生了睡眠不足時, 即使勞動者在輪值夜班作業完成後, 改作其他班次作業時,

仍會散在地出現間歇性的小失誤;如睡眠不足繼續存在下去, 則執行警惕性任務的效果, 即使在白班、中班也會明顯下降。

夜班作業對社會和家庭生活也有明顯影響。 長期值夜班的勞動者, 白天需要休息, 不宜參加社會活動, 斷絕了社會資訊, 使他們常常產生與世隔絕的孤獨感。 此外, 由於與家庭成員有著不同的作息時間表, 因此與家人團聚、組織家庭生活的時間較少。

例如在週末和節假日裡, 勞動者仍需工作, 沒有時間參加集體閒暇文娛體育活動或家務勞動, 對家庭幸福甚至家庭和睦都可能產生影響, 尤其是夫妻雙方都要輪流參加夜班勞動時, 情況就更為不妙。 由於彼此難以見面和交談, 家務工作未安排好,

小孩生活學習無人照顧, 久之, 常互相抱怨而造成家庭不和。

如何對夜班進行科學安排, 即要保障生產, 又要兼顧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這不僅對生產的組織者是一種考驗, 對勞動者的心理素養也是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