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白露與養生
今年9月8日為廿四節氣的“白露”, 它是從每年的9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時開始的。 白露是指地面水汽凝結為露, 天氣開始轉涼的意思。
氣候特點
“白露”就是表示天氣漸涼, 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 從這節氣起, 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開始轉涼。 如俗話說:“白露身不露。 ”其意是這時暑氣已盡, 不該再赤身露體了。 白露是華北地區秋季到來的主要標誌, 此時日平均氣溫都下降到22℃以下。 民諺曰:“山怕白露, 川怕秋分”。 白露以後, 氣溫會繼續下降。 如山西北部及部分山區在白露和秋分之間曾有初霜發生。
白露的養生
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在祖國醫學上稱為“長夏”。 古代醫家張景嶽說:“春應肝而養生, 夏應心而養生, 長夏應脾而變化, 秋應肺而養收, 冬應腎而養藏。 ”“長夏應脾而變化”, 是說濕為長夏主氣, 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 古人還指出“長夏防濕”, 在南方既炎熱又多雨, 濕病就多見於這時節。 因脾臟喜燥而惡濕, 一旦受損, 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 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易引發胃腸道疾病。 此節氣的後期亦是漸進為酷熱時,
俗語說“秋粥宜人”, 這段時間應以多食清淡而健脾的淡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