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養生之道:白露與養生

今年9月8日為廿四節氣的“白露”, 它是從每年的9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時開始的。 白露是指地面水汽凝結為露, 天氣開始轉涼的意思。

氣候特點

“白露”就是表示天氣漸涼, 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 從這節氣起, 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開始轉涼。 如俗話說:“白露身不露。 ”其意是這時暑氣已盡, 不該再赤身露體了。 白露是華北地區秋季到來的主要標誌, 此時日平均氣溫都下降到22℃以下。 民諺曰:“山怕白露, 川怕秋分”。 白露以後, 氣溫會繼續下降。 如山西北部及部分山區在白露和秋分之間曾有初霜發生。

然而在南方, 尤其廣州和珠三角一帶此時仍是爭秋奪暑之際, 由於今年農曆有“閏七月”, 炎熱的日子會更長。 此段時節正是暑濕的日子漸向酷暑的日子轉變, 對此燥熱的天氣, 人們冠以“秋老虎”、“毒老虎”之稱。

白露的養生

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在祖國醫學上稱為“長夏”。 古代醫家張景嶽說:“春應肝而養生, 夏應心而養生, 長夏應脾而變化, 秋應肺而養收, 冬應腎而養藏。 ”“長夏應脾而變化”, 是說濕為長夏主氣, 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 古人還指出“長夏防濕”, 在南方既炎熱又多雨, 濕病就多見於這時節。 因脾臟喜燥而惡濕, 一旦受損, 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 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易引發胃腸道疾病。 此節氣的後期亦是漸進為酷熱時,

即所謂“秋老虎”、“毒老虎”對人體的傷害, 所以整個節氣的飲食養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中為主, 因而中醫有“夏天(清)補心, 長夏(淡)補脾”之說。 日常生活中, 除食用冬瓜、節瓜、絲瓜、苦瓜、小白菜、綠豆芽之類的消熱食物外, 還要吃些薏米、芡實、赤小豆, 常喝淡粥、清茶、菜湯、豆漿、果汁等。 經過炎夏和秋暑的消耗, 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 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 稍有不慎, 就可能發生腹瀉, 容易上火的食物儘量少吃, 無論肉類或瓜蔬、水果都要注意新鮮。 在體育鍛煉上要注意“秋老虎”的威脅, 不宜進行過激過量的運動, 宜以游泳、散步、太極拳、瑜珈功、羽毛球、乒乓球等為主。

俗語說“秋粥宜人”, 這段時間應以多食清淡而健脾的淡粥,

如薏米粥、芡實粥、白果腐竹粥、小麥粥、淮山粥等。 湯品上宜赤小豆淮山節瓜豬湯、番茄山斑魚湯、雪梨海蟄鷓鴣湯、蕹菜粟米粒滾清湯、鮮淮山百合馬蹄白鯽湯、豆腐雪菜荷葉滾肉片湯、石斛太子參煲豬瘦肉湯等。